2020年已过半,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出现了逐步回暖的气象。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6月工业机器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20761套,同比增长29.2%,较5月的16.9%大幅回升12.3%;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93794套,累计增长10.3%,较1-5月的6.7%回升3.6%。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智能制造应用领域从行业来看,主要可以归集为汽车、3C、仓储物流、金属加工、塑料化工和食品饮料和其他,总共覆盖了99%的应用;从功能分类来看,可以归集为焊接、搬运、装配、处理、喷涂等核心功能。
近几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自2013年开始,连续6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从产业链来看,工业机器人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应用三部分。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及传感器等,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由于其“神经中枢”的地位和门槛相对较低,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以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
因此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强,市场份额基本跟机器人本体一致,发那科、库卡、ABB和安川占据主导地位。伺服系统技术难度中等,国内有一定自主配套能力。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组成,用于驱动机器人关节运动,需要精确、快速、稳定的进行速度、转矩、位置控制。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长期发展存在三大驱动力: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力”;二是人力成本高企倒逼机器换人的“拉力”;三是政策扶持的“催化力”。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经历过高期望的投资过剩、地方政府盲目补贴、企业骗补、产品发展低端化后,迎来了泡沫化的低谷期,产业资本涌入开始趋于理性。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工业机器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运作。而5G的加速建设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预计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