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项目
找工程师
大学仕会员
联盟中心
机器人
FA零部件
工控类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FA零部件测评
你的零部件选购指南
自动化服务商专用
项目资源一手掌握
自动化设备需求方专用
设备案例设备供应商了如指掌
大学仕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零部件测评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自动化外包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客服协助
加客服免费发需求
联系客服咨询项目
客服电话1
13016879065
客服电话2
400-828-5522
电话咨询客服
投诉电话
18168813292
投诉热线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入驻申请
*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
*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提交申请
激活店铺

只需2步,轻松拥有您的专属企业店铺

店铺信息

完善店铺信息,让雇主更加了解你

去完成
企业认证

完成实名认证,让雇主更加信任你

去完成
邀请你加入大学仕联盟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
机械手相关的资讯
共找到 178 个符合条件的资讯
环绕式自动化的智能厨房
大学仕 2019-12-17 09:28 822浏览
申请号:CN201711305105.8 申请日: 2017-12-11 公开(公告)号:CN10799756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发明人:蒋本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乾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郭增欣 申请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大街171号1号楼408号       1.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其特征是:所述灶台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所述灶台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灶台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所述灶台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每一所述灶台的中心均处于所述机械手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所述平移轨道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所述平移轨道间隔设置有原料架,所述原料架上间隔设置有隔间,所述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其特征是:所述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所述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所述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其特征是:所述灶台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特别是涉及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    背景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智能设备逐渐走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针对厨房人们也研制出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比如自动炒菜机、自动传菜装置和自动和面机等等,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都是围绕单个机器进行开发和研制,没有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大都缺乏对自动化智能厨房的整体布局进行研究;造成的结果就是单个自动化设备在集中使用中非常不方便,限制了规模化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且工作效率高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所述灶台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所述灶台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灶台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所述灶台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每一所述灶台的中心均处于所述机械手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所述平移轨道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所述平移轨道间隔设置有原料架,所述原料架上间隔设置有隔间,所述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所述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所述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所述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    所述灶台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半环形布置排列多个自动炒菜做饭机,很好的解决了自动化厨房内的物料分配和成品的输送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规模化加工生产,很好的满足大型食堂的饭菜自动加工的需求,真正节省了饭菜加工过程中的人工问题,做到无人生产,无人厨房;将厨师彻底解放出来。    2、本发明这种布局的好处是便于集中处理烟尘,集中处理废水,加工区和原料区分离,便于原料的自动化供给。    3、本发明围绕机器人周围布置排列的一个到多个自动炒菜做饭机;位于中心部位装配的抓取输送饭菜和原料的机器人(机器臂);位于机器人侧面的原料储存立体货架组成了自动化智能厨房的主要核心元素,也是本专利要保护的基本元素。    4、本发明自动炒菜做饭机可以能够实现自动加热和翻炒功能;自动行走机器人能够实现原料的自动抓取、向炒菜锅内添加原料、自动端碗和端盘子的功能;原料立体货架能够实现多种原料的存储,可以满足机械臂的抓取。    5.本发明机器人固定位置安装,可以满足小规模的用户,比如快餐店,其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图1为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1-原料架,2-平移轨道,3-转动座,4-机械手,5-灶台。    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5,其中:灶台5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灶台5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灶台5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灶台5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4,每一灶台5的中心均处于机械手4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机械手4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转盘与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控制器连接,灶台5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2,平移轨道2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平移轨道2间隔设置有原料架1,原料架1上间隔设置有隔间,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灶台5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抽油烟机与控制器连接,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本发明自动炒菜做饭机可以能够实现自动加热和翻炒功能;底座固定不动的机器人能够实现原料的自动抓取、向炒菜锅内添加原料、自动端碗和端盘子的功能;原料立体货架能够实现多种原料的存储,可以满足机械臂的抓取,成品输送机构将做好的食品输送出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的设备
大学仕 2019-12-17 09:19 493浏览
申请号:CN201610041570.4 申请日: 2016-01-21 公开(公告)号:CN10577390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发明人:臧东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斯比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杨明 申请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盛帆路218号       1.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轴承取放抓手和支撑柱,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伺服马达、若干轴承感应座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移动台和轴承盛料治具,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气缸和光纤检测器,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支撑板、取料机构、放料机构和定位导柱,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一固定板和四个取料吸盘,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一放料板、两个磁铁吸盘、两个垫片和两个顶针,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一滑动板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注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注塑设备通常是通过人工将轴承原料放置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加工,加工完成后再通过人工将成品轴承取下,然后通过人工进行包装,整个生产过程中只要注塑加工是有注塑机自动完成的,上料、取料和包装的过程都需要人工手动完成,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轴承取放抓手和支撑柱,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伺服马达、若干轴承感应座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移动台和轴承盛料治具,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气缸和光纤检测器,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支撑板、取料机构、放料机构和定位导柱,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一固定板和四个取料吸盘,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一放料板、两个磁铁吸盘、两个垫片和两个顶针,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一滑动板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完成轴承原料的自动上料,通过轴承取放抓手抓取轴承原料,通过三轴机械手将轴承原料自动放入到注塑机中,从而完成自动上料的过程,当轴承原料注塑完成后,通过轴承取放抓手从注塑机中抓取成品轴承,再通过三轴机械手将成品轴承传递给自动包装设备,通过自动包装设备完成成品轴承的包装,从而完成自动取料和包装的过程,进而实现轴承注塑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正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轴承分料移动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轴承取放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自动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注塑机;2-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3-自动包装设备;4-三轴机械手;5-轴承取放抓手;6-支撑柱;7-安全围栏;8-人机操控面板;9-控制按钮;21-电控箱;22-轴承上料台;23-轴承分料移动平台;24-检测系统;31-支撑支架;32-轨道;33-滑动板;34-成品包装治具;35-包装管;51-机械手臂;52-支撑板;53-取料机构;54-放料机构;55-定位导柱;221-分度盘;222-伺服马达;223-轴承感应座;224-料筒套;225-感应孔;231-滑轨;232-移动台;233-轴承盛料治具;234-导轨;241-支架;242-气缸;243-光纤检测器;244-定位柱;531-滑动气缸;532-固定板;533-取料吸盘;534-接气口;535-弹性橡圈;541-伸缩气缸;542-放料板;543-磁铁吸盘;544-垫片;545-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注塑机1、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2、自动包装设备3、三轴机械手4、轴承取放抓手5和支撑柱6,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    还包括安全围栏7,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   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8,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   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21、轴承上料台22、轴承分料移动平台23和检测系统24,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   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221、伺服马达222、若干轴承感应座223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224,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231、移动台232和轴承盛料治具233,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234,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241、气缸242和光纤检测器243,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225,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244,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51、支撑板52、取料机构53、放料机构54和定位导柱55,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531、一固定板532和四个取料吸盘533,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534,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535,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541、一放料板542、两个磁铁吸盘543、两个垫片544和两个顶针545,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31、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32、一滑动板33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34,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35。   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9。   该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完成轴承原料的自动上料,通过轴承取放抓手抓取轴承原料,通过三轴机械手将轴承原料自动放入到注塑机中,从而完成自动上料的过程,当轴承原料注塑完成后,通过轴承取放抓手从注塑机中抓取成品轴承,再通过三轴机械手将成品轴承传递给自动包装设备,通过自动包装设备完成成品轴承的包装,从而完成自动取料和包装的过程,进而实现轴承注塑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大学仕 2019-12-16 11:24 592浏览
申请号:CN201610041570.4 申请日: 2016-01-21 公开(公告)号:CN105773904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发明人:臧东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斯比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杨明 申请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盛帆路218号     1.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轴承取放抓手和支撑柱,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还包括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伺服马达、若干轴承感应座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移动台和轴承盛料治具,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气缸和光纤检测器,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支撑板、取料机构、放料机构和定位导柱,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一固定板和四个取料吸盘,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一放料板、两个磁铁吸盘、两个垫片和两个顶针,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一滑动板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注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注塑设备通常是通过人工将轴承原料放置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加工,加工完成后再通过人工将成品轴承取下,然后通过人工进行包装,整个生产过程中只要注塑加工是有注塑机自动完成的,上料、取料和包装的过程都需要人工手动完成,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轴承取放抓手和支撑柱,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伺服马达、若干轴承感应座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移动台和轴承盛料治具,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气缸和光纤检测器,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支撑板、取料机构、放料机构和定位导柱,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一固定板和四个取料吸盘,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一放料板、两个磁铁吸盘、两个垫片和两个顶针,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一滑动板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完成轴承原料的自动上料,通过轴承取放抓手抓取轴承原料,通过三轴机械手将轴承原料自动放入到注塑机中,从而完成自动上料的过程,当轴承原料注塑完成后,通过轴承取放抓手从注塑机中抓取成品轴承,再通过三轴机械手将成品轴承传递给自动包装设备,通过自动包装设备完成成品轴承的包装,从而完成自动取料和包装的过程,进而实现轴承注塑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正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轴承分料移动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轴承取放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自动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注塑机;2-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3-自动包装设备;4-三轴机械手;5-轴承取放抓手;6-支撑柱;7-安全围栏;8-人机操控面板;9-控制按钮;21-电控箱;22-轴承上料台;23-轴承分料移动平台;24-检测系统;31-支撑支架;32-轨道;33-滑动板;34-成品包装治具;35-包装管;51-机械手臂;52-支撑板;53-取料机构;54-放料机构;55-定位导柱;221-分度盘;222-伺服马达;223-轴承感应座;224-料筒套;225-感应孔;231-滑轨;232-移动台;233-轴承盛料治具;234-导轨;241-支架;242-气缸;243-光纤检测器;244-定位柱;531-滑动气缸;532-固定板;533-取料吸盘;534-接气口;535-弹性橡圈;541-伸缩气缸;542-放料板;543-磁铁吸盘;544-垫片;545-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注塑机1、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2、自动包装设备3、三轴机械手4、轴承取放抓手5和支撑柱6,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放置均与所述注塑机并排放置,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位于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之间,所述支撑柱独立设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机的外部,所述三轴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和所述注塑机均位于所述三轴机械手的下方,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安装在所述三轴机械手上。    还包括安全围栏7,所述安全围栏位于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安全围栏围设在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和支撑柱的外部。   还包括人机操控面板8,所述人机操控面板安装在所述安全围栏上,所述注塑机、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三轴机械手和轴承取放抓手均与所述人机操控面板通信连接。    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包括电控箱21、轴承上料台22、轴承分料移动平台23和检测系统24,所述电控箱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一侧,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轴承上料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和检测系统并排设置,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轴承上料台和检测系统之间。    所述轴承上料台包括分度盘221、伺服马达222、若干轴承感应座223和供轴承料筒插设的料筒套224,所述分度盘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伺服马达安装在所述分度盘上并控制所述分度盘的转动,所述轴承感应座为四十八个且以四个为一组均匀间隔呈环形安装在所述分度盘的上,所述料筒套安装在所述轴承感应座上,所述轴承分料移动平台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滑轨231、移动台232和轴承盛料治具233,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移动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移动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234,所述导轨与所述滑轨垂直,所述轴承盛料治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承盛料治具位于所述轴承感应座的下方,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支架241、气缸242和光纤检测器243,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纤检测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轴承感应座上设有感应孔225,所述光纤检测器上设有四个共光纤穿设的定位柱244,所述定位柱伸缩定位在所述轴承感应座的感应孔中。   所述轴承取放抓手包括机械手臂51、支撑板52、取料机构53、放料机构54和定位导柱55,所述机械手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均伸缩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取料机构和放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定位导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一滑动气缸531、一固定板532和四个取料吸盘533,所述滑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气缸上,所述取料吸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滑动气缸的一侧上,所述取料吸盘以两个为一组间隔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取料吸盘上设有接气口534,所述取料吸盘上包覆有弹性橡圈535,所述放料机构为两组且对称设置,每组放料机构包括一伸缩气缸541、一放料板542、两个磁铁吸盘543、两个垫片544和两个顶针545,所述伸缩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放料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两个垫片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磁铁吸盘对称固定在所述放料板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两个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放料板的一侧上,所述顶针正对所述磁铁吸盘,所述定位导柱为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线上。   所述自动包装设备包括一支撑支架31、两平行间隔设置的轨道32、一滑动板33和若干成品包装治具34,所述支撑支架放置在所述电控箱的一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成品包装治具固定在所述滑动板上。    所述成品包装治具中自由放置若干用于放置成品轴承的包装管35。    所述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和所述自动包装设备上均设有若干控制按钮9。    该轴承注塑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轴承自动上料排列设备完成轴承原料的自动上料,通过轴承取放抓手抓取轴承原料,通过三轴机械手将轴承原料自动放入到注塑机中,从而完成自动上料的过程,当轴承原料注塑完成后,通过轴承取放抓手从注塑机中抓取成品轴承,再通过三轴机械手将成品轴承传递给自动包装设备,通过自动包装设备完成成品轴承的包装,从而完成自动取料和包装的过程,进而实现轴承注塑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
大学仕 2019-12-16 11:18 724浏览
申请号:CN201711305105.8 申请日: 2017-12-11 公开(公告)号:CN10799756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发明人:蒋本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乾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郭增欣 申请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大街171号1号楼408号       1.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其特征是:所述灶台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所述灶台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灶台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所述灶台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每一所述灶台的中心均处于所述机械手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所述平移轨道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所述平移轨道间隔设置有原料架,所述原料架上间隔设置有隔间,所述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其特征是:所述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所述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所述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其特征是:所述灶台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特别是涉及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    背景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智能设备逐渐走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针对厨房人们也研制出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比如自动炒菜机、自动传菜装置和自动和面机等等,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都是围绕单个机器进行开发和研制,没有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大都缺乏对自动化智能厨房的整体布局进行研究;造成的结果就是单个自动化设备在集中使用中非常不方便,限制了规模化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且工作效率高的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所述灶台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所述灶台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灶台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所述灶台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每一所述灶台的中心均处于所述机械手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所述平移轨道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所述平移轨道间隔设置有原料架,所述原料架上间隔设置有隔间,所述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所述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所述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所述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    所述灶台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半环形布置排列多个自动炒菜做饭机,很好的解决了自动化厨房内的物料分配和成品的输送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规模化加工生产,很好的满足大型食堂的饭菜自动加工的需求,真正节省了饭菜加工过程中的人工问题,做到无人生产,无人厨房;将厨师彻底解放出来。    2、本发明这种布局的好处是便于集中处理烟尘,集中处理废水,加工区和原料区分离,便于原料的自动化供给。    3、本发明围绕机器人周围布置排列的一个到多个自动炒菜做饭机;位于中心部位装配的抓取输送饭菜和原料的机器人(机器臂);位于机器人侧面的原料储存立体货架组成了自动化智能厨房的主要核心元素,也是本专利要保护的基本元素。    4、本发明自动炒菜做饭机可以能够实现自动加热和翻炒功能;自动行走机器人能够实现原料的自动抓取、向炒菜锅内添加原料、自动端碗和端盘子的功能;原料立体货架能够实现多种原料的存储,可以满足机械臂的抓取。    5.本发明机器人固定位置安装,可以满足小规模的用户,比如快餐店,其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图1为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1-原料架,2-平移轨道,3-转动座,4-机械手,5-灶台。    环绕式自动化智能厨房含有灶台5,其中:灶台5为三个以上,并且,所有的灶台5成半环形间隔排列,每一灶台5上均设置有自动炒菜做饭机,所有的灶台5的环形中心设置有机械手4,每一灶台5的中心均处于机械手4的最大旋转半径之内,机械手4包括底座、转盘、手臂、手指和控制器,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转盘与底座转动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压力传感器和摄像机与控制器连接,灶台5的一侧设置有平移轨道2,平移轨道2上设置成品输送机构,与平移轨道2间隔设置有原料架1,原料架1上间隔设置有隔间,隔间内放置有食材或调料。    自动炒菜做饭机设置有自动加热装置和自动翻炒装置,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控器和计时器,自动翻炒装置转动轴、炒铲和旋转机构。灶台5的上方设置有抽油烟机,抽油烟机与控制器连接,灶台一侧设置有水池,水池设置有共同的排水管。    本发明自动炒菜做饭机可以能够实现自动加热和翻炒功能;底座固定不动的机器人能够实现原料的自动抓取、向炒菜锅内添加原料、自动端碗和端盘子的功能;原料立体货架能够实现多种原料的存储,可以满足机械臂的抓取,成品输送机构将做好的食品输送出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
大学仕 2019-12-16 11:12 1111浏览
申请号:CN201720304298.4 申请日: 2017-03-27 公开(公告)号:CN206563759U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发明人:蒋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任益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北工业路丰晟工业园G栋二楼东       1.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高温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盛放待检测电池的防爆料箱(2)、用于将待检测电池在防爆料箱与高温箱之间来回传送的机械手(3)以及用于控制机械手上下料和高温箱自动开关门的PLC控制器(4),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机械手和高温箱的受控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箱上设置有在PLC控制器指令下自动执行开关门操作的自动开关门机构,自动开关门机构包括电机(11)、电动丝杆(14)、伸缩杆(15)以及用于控制电机和电动丝杆动作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机(11)固定安装在高温箱的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14)通过活动位(12)安装在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1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1)输出轴连接,电动丝杆(14)的另一端伸出活动位并与伸缩杆(15)的一端连接,伸缩杆(15)位于固定门扇和活动门扇之间,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高温箱活动门扇边沿的安装位(13)固定连接;位于电动丝杆下方的固定门扇上设置有开门限位传感器(16)和关门限位传感器(17),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开门限位传感器和关门限位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受控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料箱(2)包括后敞开式箱体(21),箱体内通过隔板(22)分层设置,每层隔板上分别放置一盛放待检测电池的料盘(23),每层隔板上方的箱体前侧壁上分别设置一用于观察经高温检测后电池状态的防爆观察窗(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为耐高温的石棉板料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设置有大臂(33)、前臂(35)以及夹持料盘的夹具(36),大臂(33)的顶端和前臂(35)的后端之间通过前臂驱动机构(34)连接,夹具(36)设置在前臂的前端;所述底座(31)上设置有控制大臂旋转的旋转盘(32),底座(31)内设置有驱动旋转盘(32)、前臂驱动机构(34)以及夹具(36)动作的控制模块,控制电路的受控端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池高温性能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电池性能进行检测,特别是电池的高温性能。电池高温测试属于一个危险的测试项目,因电池加热过程中有可能因高温导致电芯产生变化,致使密封的电池内部产生高压,压力高于一定值时产生爆炸。纪尽管高温测试箱设计时已经考虑到爆炸因素,电池在测试箱内部爆炸不会对人员有伤害;但电池爆炸是非定时的,如作业人员在取出电池样品的时候出现电池爆炸,那么人员将非常危险。因此实现电池高温测试的自动化便显得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高温自动检测系统,用于实现对电池高温性能检测的自动化控制,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高温箱,还包括用于盛放待检测电池的防爆料箱、用于将待检测电池在防爆料箱与高温箱之间来回传送的机械手以及用于控制机械手上下料和高温箱自动开关门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机械手和高温箱的受控端连接。    上述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高温箱上设置有在PLC控制器指令下自动执行开关门操作的自动开关门机构,自动开关门机构包括电机、电动丝杆、伸缩杆以及用于控制电机和电动丝杆动作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高温箱的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通过活动位安装在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电动丝杆的另一端伸出活动位并与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伸缩杆位于固定门扇和活动门扇之间,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高温箱活动门扇边沿的安装位固定连接;位于电动丝杆下方的固定门扇上设置有开门限位传感器和关门限位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开门限位传感器和关门限位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受控端。    上述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防爆料箱包括后敞开式箱体,箱体内通过隔板分层设置,每层隔板上分别放置一盛放待检测电池的料盘,每层隔板上方的箱体前侧壁上分别设置一用于观察经高温检测后电池状态的防爆观察窗。    上述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料盘为耐高温的石棉板料盘。    上述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大臂、前臂以及夹持料盘的夹具,大臂的顶端和前臂的后端之间通过前臂驱动机构连接,夹具设置在前臂的前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大臂旋转的旋转盘,底座内设置有驱动旋转盘、前臂驱动机构以及夹具动作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受控端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完成待检测电池的上下料作业、通过控制高温箱自动开关门机构来实现高温箱的自动开关门动作、通过控制高温箱的加热状态来实现电池高温性能的自动化测试,整个过程,只需作业人员将待检测电池放入料盘和取出料盘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高温检测完成的电池转入防爆料箱内后,作业人员只需通过防爆观察窗观看电池的状态,而后根据电池状态来确定是否立即取出样品,为作业人员的操作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温箱自动开关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爆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高温箱,11.电机,12.活动位,13.安装位,14.电动丝杆,15.伸缩杆,16.开门限位传感器,17.关门限位传感器,2.防爆料箱,21.箱体,22.隔板,23.料盘,24.防爆观察窗,3.机械手,31.底座,32.旋转盘,33.大臂,34.前臂驱动机构,35.前臂,36.夹具,4.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池高温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高温箱1、防爆料箱2、机械手3以及PLC控制器4,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机械手和高温箱的受控端连接。    防爆料箱2用于盛放待检测电池以及检测完成后的电池,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后敞开式箱体21,箱体内通过隔板22分层设置,每层隔板上分别放置一盛放待检测电池的料盘23,每层隔板上方的箱体前侧壁上分别设置一防爆观察窗24,用于观察经高温检测后的电池状态。    由于料盘会跟待检测电池共同进入高温箱烘烤,因此必须耐高温;另外,因电池测试时两个电极一般是裸露的,有存在短路的可能性,因此料盘的设计必须采用绝缘材料。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料盘采用耐高温的石棉板料盘。    高温箱用于对待检测电池进行高温测试,高温箱与PLC控制器之间采用485通信方式来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为能实现电池的自动高温测试,高温箱的门必须能够实现自动开关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高温箱上安装了自动开关门机构,自动开关门机构在PLC控制器指令下自动执行开关门操作。    自动开关门机构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电机11、电动丝杆14、伸缩杆15、开门限位传感器16和关门限位传感器17以及控制电路;电机11固定安装在高温箱的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14通过活动位12安装在固定门扇上,电动丝杆1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1输出轴连接,电动丝杆14的另一端伸出活动位并与伸缩杆15的一端连接,伸缩杆15位于固定门扇和活动门扇之间,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高温箱活动门扇边沿的安装位13固定连接;开门限位传感器16和关门限位传感器17安装电动丝杆下方的固定门扇上。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高温箱上时,直接利用开关门机构现使用的螺丝孔位进行安装即可,无需进行机械开孔,非常方方便。    控制电路用于PLC控制器指令在控制电机和电动丝杆动作,其输入端分别与PLC控制器、开门限位传感器和关门限位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机的受控端。    机械手用于将待检测电池在防爆料箱与高温箱之间来回传送,其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设置有大臂33、前臂35以及夹持料盘的夹具36,大臂33的顶端和前臂35的后端之间通过前臂驱动机构34连接,夹具36设置在前臂的前端;底座31上设置有控制大臂旋转的旋转盘32,底座31内设置有驱动旋转盘32、前臂驱动机构34以及夹具36动作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受控端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进行电池的高温测试时,作业人员首先将待检测电池放入料盘内,PLC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夹住料盘转移至高温箱内,进一步控制自动开关门机构动作,使高温箱完成关门操作,而后控制高温箱进行高温测试;待测试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自动开关门机构动作,使高温箱完成开门操作,而后控制机械手夹住料盘转移至防爆料箱内;完成一个料盘内电池的自动高温检测过程。在进行下一料盘内电池检测的过程中,作业人员可通过防爆观察窗观察经高温检测后的电池状态,确保安全后再从防爆料箱中取出即可。
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
大学仕 2019-12-13 11:19 1298浏览
申请号:CN201811315834.6 申请日: 2018-11-06 公开(公告)号:CN109319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发明人:王慧;闫冰 申请(专利权)人: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郭亚芳 申请人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天瑞路9号     1.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部、第二传送部和第三传送部;所述第一传送部,包括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产生第一传送速度;所述第二传送部,包括第二传送带以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产生第二传送速度;所述第三传送部,包括第三传送带以及第三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传送带产生第三传送速度;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传送速度,所述第二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三传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带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带结构和第二带结构,所述第一带结构与所述第二带结构之间设有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带结构与所述第二带结构的一端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带结构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带结构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部一侧的第四传送部,所述第四传送部包括传送组件和第四驱动模组,所述传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链、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链上的多个挡板,所述挡板在所述传送链上均匀分布,且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产品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L型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传送链上,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所述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三传送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两端的第一驱动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两端的第二驱动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驱动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一侧,用于监测产品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模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送链两端的齿轮,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传动。   10.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三传送部依次传送产品,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用于承接所放置的产品;所述第二传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传送部所传输的产品进行重排,且排满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三传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二传送部重排后的所述产品进行等距传送;且,所述第一传送部的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的传送速度,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三传送部的传送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线理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一般只涉及自动传输功能,均不具备自动理料功能,需要后续加入人工或机械手进行理料工序。    因此,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采用机械手理料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手操作不稳定,很容易造成传输、理料两个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或较短,因此造成输送产品不稳定,从而不能实现等间距理料;采用人工理料,导致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整体的生产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均不能真正的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机械手理料操作不稳定或人工理料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的自动化生产线均不能真正的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部、第二传送部和第三传送部;    所述第一传送部,包括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产生第一传送速度;    所述第二传送部,包括第二传送带以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产生第二传送速度;    所述第三传送部,包括第三传送带以及第三驱动模组,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传送带产生第三传送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传送速度,所述第二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三传送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送带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带结构和第二带结构,所述第一带结构与所述第二带结构之间设有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以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带结构与所述第二带结构的一端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带结构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带结构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部一侧的第四传送部,所述第四传送部包括传送组件和第四驱动模组,所述传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链、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链上的多个挡板,所述挡板在所述传送链上均匀分布,且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产品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L型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传送链上,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所述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三传送带。    优选地,  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两端的第一驱动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两端的第二驱动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驱动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一侧,用于监测产品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四驱动模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传送链两端的齿轮,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传动。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述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三传送部依次传送产品,其中:    所述第一传送部,用于承接所放置的产品;    所述第二传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传送部所传输的产品进行重排,且排满第二传送部;    所述第三传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二传送部重排后的所述产品进行等距传送;且,  所述第一传送部的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的传送速度,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传送速度小于所述第三传送部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采用差速控制方法设置第一传送部的第一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小于第三传送部的第三传送速度,通过差速传送的方式,将乱序放置在第一传送部上的产品,通过加速的作用,经过第二传送部之后,排满于第二传送部上、再通过第三传送部传输后等间距地排列,最后传送到第四传送部上,并通过第四传送部传递到下一工序,此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无需过多的人工干涉,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智能、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理料的过程中,由于传输不稳定,导致不能等间距理料,以及人工干涉过多,自动化程度低以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自动化生产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化生产线一实施例的第三传送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动化生产线一实施例的第四传送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传送部;2、第二传送部;3、第三传送部;4、第四传送部;5、传感器;6、产品;11、第一传送带;12、第一驱动轴;21、第二传送带;22、第二驱动轴;31、第三传送带;311、第一带结构;312、第二带结构;313、空腔;321、第一轴;322、第二轴;323、第三轴;41、传送组件;411、传送链;4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部1、第二传送部2和第三传送部3;   第一传送部1,包括第一传送带11以及第一驱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驱动第一传送带11产生第一传送速度;   第二传送部2,包括第二传送带21以及第二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第二传送带21产生第二传送速度;   第三传送部3,包括第三传送带31以及第三驱动模组,第三驱动模组用于驱动第三传送带31产生第三传送速度;   其中,第一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速度,第二传送速度小于第三传送速度,通过设置差速传送。   采用差速控制方法设置第一传送部的第一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小于第三传送部的第三传送速度,通过差速传送的方式,将乱序放置在第一传送部上的产品,通过加速的作用,经过第二传送部之后,排满于第二传送部上、再通过第三传送部传输后等间距地排列,最后传送到第四传送部上,并通过第四传送部传递到下一工序。    此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无需过多的人工干涉,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智能、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生产线理料的过程中,由于传输不稳定,导致不能等间距理料,以及人工干涉过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等技术问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三传送带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带结构311和第二带结构312,第一带结构311与第二带结构312之间设有空腔313,通过设置空腔313,在空腔313内设置传送组件41,将第三传送部3与第四传送部4紧密的联系起来,避免在两个传送部的结合处出现传输不稳定的现象,确保传送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传输过程的流畅性,使此生产线真正的实现自动化生产以及自动化理料。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驱动模组包括:第一轴321、第二轴322、第三轴323以及驱动电机,第一带结构311与第二带结构312的一端均套设在第一轴321上,第一带结构311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轴322上,第二带结构312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轴323上,通过平行设置两个带结构,且两个带结构的一端通过同一个轴321驱动,确保传输平稳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传输过程的顺畅,而且在带结构的另一侧通过两个不同的驱动轴驱动,一旦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产品传输不平稳的问题,即可较快的传递给操作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第三传送部3一侧的第四传送部4,第四传送部4包括传送组件41和第四驱动模组,传送组件41的一端位于空腔313内,将传送组件41设置于第三传送部3的空腔313内,更有利于产品从第三传送部3传送到第四传送部4上,传送的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传送组件41包括传送链411、以及设置于传送链411上的多个挡板412,传送链411带动多个挡板412在第四传送部4上匀速传输,且挡板412在传送链411上均匀分布,而且挡板41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产品的长度,挡板4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产品的长度相同、或者挡板412的长度略大于产品的长度,在传输的过程中,产品的一端抵到挡板412,下一个产品抵到下一个挡板412,由于挡板412在传送链411上为均匀分布,通过挡板412即可将产品一个一个的隔开,从而等间距传送到下一工序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挡板412为L型挡板,挡板412的一端固定于传送链411上,挡板412的另一端伸出空腔313,挡板412的顶端高于第三传送带31,通过设置L型挡板,采用挡板412的长端将产品阻隔开,挡板412起到限位的作用,将产品一个一个的隔开,从而等间距传送到下一工序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第一传送带11两端的第一驱动轴12、以及驱动第一驱动轴12的第一驱动电机,由于第一传送部1用于承接所放置的产品6,通过设置第一传送部的速度较慢,可以将产品在第一传送部1的第一传送带上稳定的传送一段时间;    第二驱动模组包括,分别套设于第二传送带21两端的第二驱动轴22、以及驱动第二驱动轴22的第二驱动电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第二传送带21的传送速度小于第一传送带11的传送速度,且第二传送带21的长度小于第一传送带11的长度,因此,能确保第二传送带21上可以排满产品6,也可以将第二传送带21的一端设有隔板,将产品阻隔在第二传送带21上,确保第二传送带上排满产品6。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传感器5,传感器5设置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一侧,用于监测产品的位置,当传感器5监测到有产品传送过来时,此时自动化生产线启动,当传感器5未监测到产品,此自动化生产线停止工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驱动模组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以及分别套设于传送链411两端的齿轮,第四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从而带动传送链411转动。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差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自动化生产线,第一传送部1、第二传送部2、第三传送部3依次传送产品6,其中:第一传送部1,用于承接所放置的产品6;第二传送部2,用于将第一传送部1所传输的产品6进行重排,且排满第二传送部2;第三传送部3,用于将第二传送部2重排后的产品6进行等距传送。   其中,第一传送部1的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2的传送速度,第二传送部2的传送速度小于第三传送部3的传送速度,通过差速传输,将乱序放置在第一传送部1上的产品,经过第二传送部2、第三传送部3传输后等间距地排列到第四传送部4上,并通过第四传送部4传递到下一工序,采用差速控制方法设置第一传送部的第一传送速度大于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第二传送部的第二传送速度小于第三传送部的第三传送速度,通过差速传送的方式,将乱序放置在第一传送部上的产品,通过加速的作用,经过第二传送部之后,排满于第二传送部上、再通过第三传送部传输后等间距地排列,最后传送到第四传送部上,并通过第四传送部传递到下一工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无需过多的人工干涉,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智能、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机械手的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
大学仕 2019-12-13 11:10 286浏览
申请号:CN201620955199.8 申请日: 2017-02-20 公开(公告)号:CN206169571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发明人:于川川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偌博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宋平 申请人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后中村侨民路(张氏祠堂旁)       1.一种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抓取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抓取支撑架、设置在抓取支撑架上的抓取气缸、以及设置在抓取气缸上的爪头;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撑架、设置在输送支撑架上的输送气缸、以及设置在输送气缸上的推头;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外圈设有安装孔,所述抓取支撑架设置在安装孔上,所述连接板还设有夹槽,配合爪头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输送气缸设置在安装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固定孔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装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机械行业走向了自动化,在大多数技术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手已经成为了主流技术,大多数抓取夹取机构,都采用机械手来代替,但是这样的技术虽然精密度高,但是由于机械手设备的复杂,需要工人较为复杂的操作使用机械手,而自动化使用的机械手由于价格较高,导致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捷,易于被掌控使用的精密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抓取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抓取支撑架、设置在抓取支撑架上的抓取气缸、以及设置在抓取气缸上的爪头;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撑架、设置在输送支撑架上的输送气缸、以及设置在输送气缸上的推头;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定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外圈设有安装孔,所述抓取支撑架设置在安装孔上,所述连接板还设有夹槽,配合爪头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输送气缸设置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固定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具替换机械手使用,只需将夹具安装在机械臂上,即可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制造容易,组装方便,结构稳定,经久耐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所示的一种机械手自动化嵌件类用自动化生产精密夹具,包括底座100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连接板110,所述连接板110上设有抓取机构120和输送机构130,所述抓取机构120包括抓取支撑架121、设置在抓取支撑架121上的抓取气缸122、以及设置在抓取气缸122上的爪头123;所述输送机构130包括输送支撑架131、设置在输送支撑架上131的输送气缸132、以及设置在输送气缸132上的推头133;所述连接板110上还设有定位装置140。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110外圈设有安装孔111,所述抓取支撑架121设置在安装孔111上,所述连接板110还设有夹槽112,配合爪头123使用。    所述连接板110上设有安装座113,所述输送气缸132设置在安装座113上。    所述连接板110上还设有固定孔114,所述定位装置140设置在固定孔114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盒体的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13 10:54 670浏览
申请号:CN201410831248.2 申请日: 2014-12-29 公开(公告)号:CN1045527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发明人:乔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赛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毅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卢屋荔枝园村荔园工业二路8号第6栋       1.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盒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生产如盒子、盒座等类似产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面临全球化竞争,为了在现代竞争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主题已经从产量竞争、质量竞争进入成本竞争时代,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隐藏着许多不容易被察觉的效率损失,如何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就成为许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目前消费产品的款式日趋多样化,既要外型美观,设计精巧,也要迅速配合市场需求,双色注塑(又叫双料注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适应这一潮流的特殊塑料注塑成型方法,它可以成型出由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塑料(如一种硬质塑料、一种软质塑料)组成的制品,实际是一种模内组装或模内焊接的“嵌件成型”工艺。其成型原理是将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两个料筒内分别塑化,再注入模具型腔,成型出表面具有两种颜色的塑料件。这时就需要人手在不同的注塑机之前进行往返,如此重复着,耗时耗力,这样不但大大延长生产周期,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员工易疲劳,难以量化,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容易出现员工被高温模具烫伤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劳动强度小、生产周期短且可批量盒体的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重复劳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工作过程简洁,有效缩减生产工时和节约生产成本,可以用于生产如盒子、盒座等其它相关的周边盒体产品,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工作稳定性高,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立式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右定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   (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3,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   (3)预备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以相应取出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   (4)预备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以相应将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   (5)左卧式注塑机1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6)左卧式注塑机1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1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7)左定位输送带6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    (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7上。    (9)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    (10)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    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立式注塑机3、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和出料输送带10,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和右卧式注塑机2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10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2上。    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立式注塑机3上设有滑动模座31,该滑动模座31上设有模具32,该模具32上排列有前型腔321和后型腔。    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的结构一致。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包括输送带体71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71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72,对应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73,设有定向板73,以限定盒体毛坯能按预定的方向进行输送,避免掉落。伺服电机72通过皮带轮组件74带动输送带体71转动。  参见图6,所述出料输送带10包括架体101、输送带体102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102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103,所述架体101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102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伺服电机103通过皮带轮组件带动输送带体102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速度快,周期短,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并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生产方法及生产线,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
大学仕 2019-12-09 13:38 522浏览
申请号:CN201620139005.7 申请日: 2016-02-24 公开(公告)号:CN205551719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发明人:迟存健;王俊杰;孙龙波;蒋辉;牟旭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同日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万桂斌 申请人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滨河北路28号       1.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感应钎焊系统、机械手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分别与机械手系统电连接,所述机械手系统包括机械手臂、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器视觉系统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机械手臂上,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包括感应加热焊头,所述感应加热焊头设置于机械手臂上;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用于实现制冷管路高频感应钎焊;所述摄像机,用于采集制冷管路的焊点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递给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焊点位置;根据焊点位置和机械手臂设定位置计算出机械手臂的移动路径,并转化为对驱动机构的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达到焊点位置,并将该指令传送给驱动机构;焊接完毕后,对驱动机构发出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到达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根据指令驱动机械手臂运动;所述机械手臂,用于根据驱动机构的驱动,达到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还包括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高频能量放大器;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用于输出低电压高电流;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用于将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输出的电流进一步放大,并将电流输送给感应加热焊头;感应加热焊头,用于在焊点周围产生高频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设置于机械手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与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手臂为六轴机械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采用高清摄像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制冷管路的焊接,完全靠人工操作,用火焰焊枪焊接,火焰钎焊,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或压缩空气混合燃烧的火焰作为热源进行焊接。火焰焊接的方式,对焊接工人的要求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高频感应钎焊作为一种新兴的焊接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制冷管路的焊接,相比传统火焰焊接,具有明显的优势:高效,节能,节材,安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高频感应钎焊更易于实现自动化焊接。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自动焊接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都不是采用高频感应钎焊,而且明显不适用于焊点位置关系多变且复杂的制冷管路的焊接。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 202639650 U)公开了一种有自动测距和视觉定位功能的激光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的摄像装置拍摄实时图像传送给数据处理装置,测距传感器采集当前激光焊接头位置传送给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为设定有多种焊接轨迹的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结合实时图像和当前激光焊接头位置自动调用适合的焊接轨迹的程序,并根据选定的焊接轨迹控制激光焊接头的移动,从而完成焊接。该焊接设备的激光焊接头只能沿数据处理装置中设定的焊接轨迹进行移动,也就是说每次设定程序只能针对一种焊件,要是焊接另外一种焊点位置不同的焊件时,只能是重新设定程序,该焊接设备因为不能对焊点进行识别,使用过程繁琐,使用起来不灵活,不适用于焊点位置关系多变且复杂的制冷管路的焊接。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 104128703 A)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焊接系统及焊接方法,主要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传送的部件图像信息,并将部件图像信息与控制器中预先设置好的部件角度进行比对、判断,当部件图像信息与预先设置好的部件角度比对不相符时,则由柔性夹持结构对部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部件调整后的角度与控制器中预先设置好的部件角度相符,然后由柔性夹持结构将部件送入部件焊接系统,再由超声波焊接器进行焊接。但是该焊接系统采用超声波焊接器,并且该超声波焊接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图像采集装置也不能对焊点进行识别,因此该自动化焊接系统使用起来不灵活,明显不适用于制冷管路的焊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该自动化焊接系统操作简便,使用灵活,非常适用于焊点位置关系多变且复杂的制冷管路的焊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包括高频感应钎焊系统、机械手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分别与机械手系统电连接,所述机械手系统包括机械手臂、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器视觉系统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机械手臂上,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包括感应加热焊头,所述感应加热焊头设置于机械手臂上。   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用于实现制冷管路高频感应钎焊;所述摄像机,用于采集制冷管路的焊点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递给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焊点位置;根据焊点位置和机械手臂设定位置计算出机械手臂的移动路径,并转化为对驱动机构的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达到焊点位置,并将该指令传送给驱动机构;焊接完毕后,对驱动机构发出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到达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根据指令驱动机械手臂运动;所述机械手臂,用于根据驱动机构的驱动,达到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系统的摄像机采集制冷管路的图像信息,通过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系统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自动识别制冷管路的焊点信息,自动定位焊点位置,并能够根据机械手的设定位置和焊点位置自动计算出移动路径,从而控制机械手臂带动感应加热焊头达到焊点位置从而完成该焊点的焊接,焊接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臂回到指定位置,继续重复上一过程,直到完成全部焊点的焊接。    制冷管路比较复杂,焊点位置复杂多变,控制系统通过对摄像机拍摄的制冷管路的图像信息,能够方便快速准确的确定焊点的位置,并计算出机械手臂的移动路径,从而控制机械手臂将焊头移动到指定的焊点位置,完成自动焊接,从而代人工的操作,整个系统的焊接过程实现了无人化操作。   优选地,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还包括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高频能量放大器;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用于输出低电压高电流;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用于将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输出的电流进一步放大,并将电流输送给感应加热焊头;感应加热焊头,用于在焊点周围产生高频磁场。    本实用新型的高频感应钎焊系统产生低电压高电力,一般产生的电压的范围为30-50V,电流的范围为350-400A。高频感应钎焊相比与传统的火焰钎焊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设置于机械手臂上。   同时将高频能量放大器和感应加热焊头置于机械手臂上,缩短了高频能量放大器和感应加热焊头之间的导线,从而减少了大电流经过导线的能量损耗。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与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电连接。    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系统和高频感应钎焊系统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相连,当机械手到达焊点位置时,控制系统直接发送信息给高频加热电源,高频加热电源启动,完成焊接,焊接完成后,高频加热电源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臂回到设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机械手臂为六轴机械手。   六轴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能够精确引导焊头到达焊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摄像机采用高清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采用高频感应钎焊,与传统的火焰焊接相比具有无明火操作,安全可靠;焊接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废气,节能环保;焊接时间大大缩短,效率高;对工人技术要求较低,一般10-20分钟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操作,操作简单;单个焊点成本低等优点。该自动化焊接系统采用自动化焊接,与人工焊接相比具有节省人工,解放人力;每次焊接焊接参数一致,保证焊接一致性,焊接质量高;可连续工作不休息,工作持续性好;成本低;数据输出准确,便于分析焊接质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包括高频感应钎焊系统、机械手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分别与机械手系统电连接,所述机械手系统包括机械手臂、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器视觉系统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机械手臂上,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包括感应加热焊头,所述感应加热焊头设置于机械手臂上。   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用于实现制冷管路高频感应钎焊;所述摄像机,用于采集制冷管路的焊点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递给机械手系统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焊点位置;根据焊点位置和机械手臂设定位置计算出机械手臂的移动路径,并转化为对驱动机构的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达到焊点位置,并将该指令传送给驱动机构;焊接完毕后,对驱动机构发出运行指令,能够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臂到达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根据指令驱动机械手臂运动;所述机械手臂,用于根据驱动机构的驱动,达到指定位置。   其中,所述高频感应钎焊系统还包括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高频能量放大器;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用于输出低电压高电流;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用于将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输出的电流进一步放大,并将电流输送给感应加热焊头;感应加热焊头,用于在焊点周围产生高频磁场。   其中,所述高频能量放大器设置于机械手臂上。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电连接。   其中,所述的机械手臂为六轴机械手。   其中,所述摄像机采用高清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管路高频感应自动化焊接系统,采用高频感应钎焊完成焊接。高频感应钎焊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输出低电压高电流,作用在焊点上,焊点表面产生高频电子移动,形成涡流,所有的电子移动产生热量(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焊点本体表面温度上升到焊接温度,熔化焊环,达到焊点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焊接系统主要由高频感应钎焊系统、机械手系统和机器视觉系统三部分组成。高频感应钎焊系统主要包括高频感应加热电源、高频能量放大器和感应加热焊头;机械手系统主要包括机械手臂、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摄像机。其中摄像机、高频能量放大器和感应加热焊头均设置在机械手臂上。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运算工作,并根据运算结果发出指令。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机械手臂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指定的动作,改变机械手臂的位置和姿势,带动感应加热焊头到达焊点所在位置。   本系统的机械手臂采用六轴机械手,机械手臂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准确找准焊点位置,本系统的机械手臂采用6个自由度。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机械手臂每个自由度的电机的控制,来完成特定动作。   工作时,摄像机采集制冷管路的图像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图像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识别焊点的位置。控制系统主要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从而根据运算结果得到焊点的确定位置。然后控制系统再根据机械手臂的指定位置和焊点位置计算出移动路径,并将其转化为对驱动机构的运行指令,即对电机的控制信号,电机根据控制信号运转,带动机械手臂完成指定的动作,带动感应加热焊头到达焊点。此时控制系统会向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发出信号,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收到信号后启动,完成焊接,焊接完成后,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信号后控制机械手臂达到指定位置。该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控制,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该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完成所有焊点的焊接。
烤炉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09 13:27 1005浏览
申请号:CN201821343977.3 申请日: 2018-08-17 公开(公告)号:CN208825900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发明人:蒋仕雷;赵志刚;张凯;杨自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仕达盛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深圳盛德大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贾振勇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山门社区第一工业区12栋厂房101         1.一种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设置于所述桁架下方的多个焊房、设置于所述焊房中的夹具机构、设置于所述桁架一侧的传输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桁架上将所述焊房内的产品夹持至所述传输机构上的多个机械手机构;所述夹具机构包括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焊接腔、设置于所述焊接腔中的多个定位单元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处的焊枪机构,每个所述夹具机构和每个所述焊枪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房包括房体和设置于所述房体底部的三轴变位机,所述夹具机构安装于所述三轴变位机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腔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所述焊接腔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所述焊接腔的下部通过夹持单元与所述固定架固定,所述焊接腔的底部与三轴变位机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焊接腔抵接的卡块和驱动所述卡块升降的第一气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焊接腔的外部卡接的卡环和驱动所述卡环夹紧和松开的第二气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前夹板、驱动所述前夹板进退的前夹持气缸、后夹板以及驱动所述后夹板进退的后夹持气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安装块、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的滑台气缸、安装于所述滑台气缸输出端的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夹持的夹持气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主线和与所述传输主线相连的传输支线,所述传输支线位于两个所述焊房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机械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产品进行焊接,焊接时,需要对产品定位,且一个产品上会出现多处需要焊接的问题。    现有的焊接设备,无法进行多个产品的焊接,更换产品时,就需要更换焊接设备,且出现多处需要焊接的产品时,需要将产品移动至不同的焊接设备上进行更换,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不同产品进行焊接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包括桁架、设置于所述桁架下方的多个焊房、设置于所述焊房中的夹具机构、设置于所述桁架一侧的传输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桁架上将所述焊房内的产品夹持至所述传输机构上的多个机械手机构;所述夹具机构包括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焊接腔、设置于所述焊接腔中的多个定位单元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处的焊枪机构,每个所述夹具机构和每个所述焊枪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焊房包括房体和设置于所述房体底部的三轴变位机,所述夹具机构安装于所述三轴变位机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焊接腔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所述焊接腔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所述焊接腔的下部通过夹持单元与所述固定架固定,所述焊接腔的底部与所述三轴变位机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焊接腔抵接的卡块和驱动所述卡块升降的第一气缸。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焊接腔的外部卡接的卡环和驱动所述卡环夹紧和松开的第二气缸。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前夹板、驱动所述前夹板进退的前夹持气缸、后夹板以及驱动所述后夹板进退的后夹持气缸。    更进一步的,所述桁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安装块、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的滑台气缸、安装于所述滑台气缸输出端的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夹持的夹持气缸。    更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主线和与所述传输主线相连的传输支线,所述传输支线位于两个所述焊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待焊接的产品放置在所述夹具机构的焊接腔中,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单元固定,所述焊枪机构分别对产品进行焊接,可以是一次焊接多个产品,或者是分别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位于所述夹具机构上方的机械手机构将产品夹持放置至所述传输机构上,由所述传输机构传输下料;所述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可以实现多种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或者是同一产品多个位置的焊接需求,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桁架及焊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机械手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夹具机构的焊接腔移除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夹具机构的焊接腔移除状态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桁架1,导轨11,焊房2,房体21,三轴变位机22,夹具机构3,固定架31,焊接腔32,定位单元33,第一固定单元34,卡块341,第一气缸342,第二固定单元35,卡环351,第二气缸352,夹持单元36,前夹板 361,前夹持气缸362,后夹板363,后夹持气缸364,传输机构4,传输主线 41,传输支线42,机械手机构5,安装块51,滑台气缸52,夹爪53,夹持气缸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包括桁架1、设置于所述桁架1下方的多个焊房2、设置于所述焊房2中的夹具机构3、设置于所述桁架1一侧的传输机构4以及设置于所述桁架1上将所述焊房2内的产品夹持至所述传输机构4上的多个机械手机构5;所述夹具机构3包括固定架31、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上的焊接腔32、设置于所述焊接腔32中的多个定位单元33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33处的焊枪机构(未图示),每个所述夹具机构3和每个所述焊枪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架31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单元33和所述焊枪机构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焊接腔32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更换所述定位单元33和所述焊枪机构,满足多种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待焊接的产品放置在所述夹具机构3的焊接腔32中,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单元33固定,所述焊枪机构分别对产品进行焊接,可以是一次焊接多个产品,或者是分别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位于所述夹具机构 3上方的机械手机构5将产品夹持放置至所述传输机构4上,由所述传输机构4 传输下料;所述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可以实现多种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或者是同一产品多个位置的焊接需求,适用性更强。    所述焊房2包括房体21和设置于所述房体21底部的三轴变位机22,所述夹具机构3安装于所述三轴变位机22上。所述三轴变位机22可以实现所述夹具机构3的三轴运动,方便对所述夹具机构3内的产品进行位置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焊接腔32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单元34与所述固定架31相连,所述焊接腔32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单元35与所述固定架31相连,所述焊接腔32 的下部通过夹持单元36与所述固定架31固定,所述焊接腔32的底部与所述三轴变位机22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单元34用于将所述焊接腔32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单元35用于将所述焊接腔32的另一侧固定,所述过夹持单元36 用于将所述焊接腔32的下部固定,三个固定单元均固定后,所述焊接腔32即被牢固的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34包括与所述焊接腔32抵接的卡块341和驱动所述卡块341升降的第一气缸342。所述第一气缸342驱动所述卡块341将上升,铰链结构的所述卡块341下降,即可将所述焊接腔32的一端卡持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35包括与所述焊接腔32的外部卡接的卡环351和驱动所述卡环351夹紧和松开的第二气缸352。所述第二气缸352驱动所述卡环351 上升,铰链结构的所述卡环352下降,即可将所述焊接腔卡持固定。   所述夹持单元36包括前夹板361、驱动所述前夹板361进退的前夹持气缸 362、后夹板363以及驱动所述后夹板363进退的后夹持气缸364。    所述桁架1上设置有导轨11,所述机械手机构5包括与所述导轨11滑动连接的安装块51、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块51上的滑台气缸52、安装于所述滑台气缸52输出端的夹爪53以及驱动所述夹爪53夹持的夹持气缸54。    所述传输机构4包括传输主线41和与所述传输主线41相连的传输支线42,所述传输支线42位于两个所述焊房2之间。所述传输支线42用于将产品输送至所述传输主线41上,再由所述传输主线41将产品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所述定位单元33和所述焊枪机构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焊接腔32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更换所述定位单元33和所述焊枪机构,满足多种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待焊接的产品放置在所述夹具机构3的焊接腔32中,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单元33固定,所述焊枪机构分别对产品进行焊接,可以是一次焊接多个产品,或者是分别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位于所述夹具机构3上方的机械手机构5将产品夹持放置至所述传输机构4上,由所述传输机构4传输下料;所述烤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可以实现多种不同产品的焊接需求,或者是同一产品多个位置的焊接需求,适用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免费咨询
扫一扫关注大学仕公众号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