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项目
找工程师
大学仕会员
联盟中心
机器人
FA零部件
工控类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FA零部件测评
你的零部件选购指南
自动化服务商专用
项目资源一手掌握
自动化设备需求方专用
设备案例设备供应商了如指掌
大学仕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零部件测评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自动化外包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客服协助
加客服免费发需求
联系客服咨询项目
客服电话1
13016879065
客服电话2
400-828-5522
电话咨询客服
投诉电话
18168813292
投诉热线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入驻申请
*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
*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提交申请
激活店铺

只需2步,轻松拥有您的专属企业店铺

店铺信息

完善店铺信息,让雇主更加了解你

去完成
企业认证

完成实名认证,让雇主更加信任你

去完成
邀请你加入大学仕联盟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
工业机器人相关的资讯
共找到 240 个符合条件的资讯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
大学仕 2021-09-09 16:40 2803浏览
   一直以来都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下:   1.智能检测。   人工智能就是神经网络,AI芯片就是神经网络芯片。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和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设计、代工、封装测试等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神经网络芯片大规模量产并在关键领域应用,开源开发平台初步具备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智能检测识别信息技术,涉及红外紫外、生物识别、光电检测、核磁共振、基因检测诊断等专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医疗、工业、交通、金融、军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智能识别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高速机器视觉和智能数据分析。机器视觉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   2.自动化机器人。   农用农药喷洒无人机、装卸机器人、水下打捞机器人、工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中无人机、生命探测机器人和地下钻探机器人。   3.步态识别。   步态识别是指通过体型和行走姿势来分析人的身份,其物理基础是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结构,如头型、腿骨、肌肉特征、步幅等。   目前,银河水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步态识别技术和最大的步态数据库。   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相比,步态识别最大的优势是非接触、远距离。   现在中国有3000万台相机,年增长率是20%。因此,在安保和安全监测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出现距离远、不协调、视角全(只有侧面和背面)、光线弱、故意挡脸、多次换衣服等情况时。用步态识别技术进行搜索和检查几乎是最好或唯一的选择。
工业质检机器人何时能全面替代人工质检?
大学仕 2021-08-31 16:30 767浏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工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工业企业正在寻求产业升级,希望用自动化代替体力劳动来解决就业问题。在工业生产企业中成为工业质量检验行业第一个企业升级部门。作为制造自动化的先驱,视觉检测机器人首次进入制造业。那么,由工业摄像机和视觉软件组成的机器视觉检测机器人系统能否完全取代人工视觉检测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哪些产业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没有,缺少什么条件,哪里有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视觉生产企业和设备使用企业,视觉企业说可以,生产企业说不可替代,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问题?        观念一:可代替        准确的来说只能是能够代替一部分。现在中小型企业生存空间有所局限,自动化的投入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人才,由于各种局限性,不情愿投入很多资金,所以机器人检测仍是首先在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里才会呈现。 现在人工本钱最大,企业也在高本钱运营,资金压力大,除非是有必要要买,否则都得过且过。        以现在机器视觉质检机器人的检测水平,和行业发展数据来看。工业质检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应用的行业还是相当广泛的,工业质检机器人在定位、测量、识别、检测上的精准度、速度是人工检测无法比拟的。可以应用在精品五金、橡胶注塑、陶瓷磁石、电器元件、包装标签等行业。这里面包含食品包装、家具装修、汽车配件、手机电器配件、新能源行业等相关行业产业链中都可以代替人工检测。        观念二:不可替代        在各种缺陷检测的应用中,抛光、产品缺陷数据采集和多产品兼容都是难点。虽然产品缺陷可以分类,但它们是在单个产品的检验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如果获得的图片对人可见,就敢给出结果或者兼容多产品检测,那么算法就太难做了。相反,如果前期打磨做得好,收集到足够多的产品缺陷特征,多产品差异化不是很大,算法也不难。这就要求视觉质检机器人厂商专注于一个领域,通过数据积累积累经验。        但问题依然存在,并不意味着算法足够好,机器视觉质检机器人与人类没有差距!        在机器质量检测机器人的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数据缺陷,使用机器视觉质量检测人员通过比较来识别它们是否出现。但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新的缺陷出现,就会被忽略,因为它以前没有出现过,或者因为它以太多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果是一个人,他会注意到缺陷,即使他没有被要求去检测它,然后有更好的机会去检测和移除它。        综上所述,视觉质检机器人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质检。因为没有像人类一样智能的图片分析算法,相关理论还没有准备好。        观念三,质量检测机器人的优越性。        在投资方面,机器视觉比人力便宜。        总结为什么视觉机器人检测体系短期内不能彻底取代人工视觉检测。首先视觉质检机器人还是不够智能不能独立发现新的产品缺陷并升级数据库。再就是很多企业在疫情于制造业严重内卷的影响下,可用流动资金减少,短期投入大量资金可能造成经营困难。最后就是现有质检人员安置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阻碍视觉机器人代替人工质检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一批年纪在45岁以上的工人到退休年龄后(10年后)。综合来说,工业视觉质检机器人必定全面替代人工质检,在工业质检领域机器视觉机器人比人靠谱。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优势,高智能辅助技术
大学仕 2021-08-31 13:42 1583浏览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应用到工业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不断完善,工业产品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产品。工业机器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产品。那么,为什么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呢?   智能化程度高   工业机器人采用带机械限位的多自由度刚性杆组,在关节处布置预加载弹性元件,避免了上述缺陷,具有优良的自适应抓取性能和多种实用抓取方式。接触涉及的关节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抓取模式:末端关节用于抓取时,为平行模式,适用于抓取小尺寸物体;当根部和中间指节用于接触时,适用于抓握不规则或大尺寸的物体。   简单的系统   典型的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光源系统、图像算法模块、智能判断模块和机械控制执行模块。机器人手视觉系统结合了双目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视觉信息采集系统首先判别工件的类型,然后通过PLC将摄像头读取的信息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机械手。   安全可靠   每个旋转轴的旋转由安装在其上的伺服电机驱动。同时,在每个转轴上安装多个编码器作为运动位置检测反馈元件,实现转轴的精确定位。此外,在每个转轴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每个轴的应力,避免损坏转轴。系统就位后,主机系统向视觉系统发送指令,视觉系统触发后,图像采集开始。机器人运行、机器人暂停、机器人停止、机器人复位(无特定顺序),机器人手臂的多维运动通过PLC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实现。   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辅助技术,智能工业辅助产品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售后有保障,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相信这款产品未来会进一步推广应用。
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加
大学仕 2021-08-27 14:40 719浏览
   随着工业4.0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推广,更多的企业考虑用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工业生产。其中原因,一方面,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给企业带来负担,进一步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各地凭借自身优势发展了工业机器人产业。据了解,中国已经大力发展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技术,未来30年中国将处于高增长阶段,市场容量30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智能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可能催生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而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在最近10年下降了将近50%。以一台可以替代三个工人的焊接机器人为例,目前的价格在大约20万元,相当于三个焊接工人一年的薪资,也就表示这款机器人的成本投入一年就可以收回。这只是一个明确的说法。机器人不需要吃喝,没有负面情绪,不慢吞吞,完全服从你预设的指令。管理成本比人工低得多。而且,工人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将面临巨额赔偿,而机器人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可以预见,机器人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电子电气领域使用的机器人主要包括移动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其中,焊接机器人主要负责对的是电子电气机械的焊接,目前点焊机器人应用广泛;移动机器人主要用于柔性搬运和传输;装配机器人因其精度高、灵活性好,主要用于电子电气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装配。   化工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目前,化工行业使用的主要清洁机器人及其自动化设备包括大气机械手、清洁涂装机械手、真空机械手、清洁AGV、RGV和清洁物流自动传输系统等。许多现代工业产品的生产要求精密、高质量、小型化、高纯度和高可靠性,产品生产需要清洁的环境。洁净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合格率。清洁技术是根据清洁生产环境中污染物日益严格的控制要求、控制方法和控制设施而发展起来的。   在工业 4.0的大背景下,行业对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张的预期,主要是基于中国很多行业自动化的加速。在中国传统的工业企业中,只有汽车制造商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一些行业的一些“柔性”工序,如纺织服装行业,仍然要人工完成,这是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的。但市场上有一个信号,就是我国机器人下游应用的发展正在加快,机器人产业的扩张已经形成趋势。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商和下游行业应用。目前,中国企业主要专注于做系统集成商和实现下游应用。据悉,工信部将组织制定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和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支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清单,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总体来看,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将呈现快速发展状态和趋势,成为高端装备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质量之路
大学仕 2021-08-26 14:12 1413浏览
   工业机器人是高端装备吗?曾经是。现在是,也不是。一方面,得益于trump大叔,制造业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不断刷新投融资记录的机器人圈频繁传播;一方面是“一个操作猛如虎,利润只有250”的机器人圈子络绎不绝,一颗白心,赚白菜钱;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   产业分化   机器人行业最近很热,但并不特殊。产业发展的S曲线也适用。当领导者享受技术和产品红利期,被竞争对手追赶时,竞争加剧。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率,需要开拓新的场景,解决新的需求,推出新产品,进入下一个周期。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3c行业向电动车、自行车、保险箱等行业转移,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低成本专业化机器人针对的是对成本敏感、质量要求低、停产损失小、自身需求价格低廉的客户。价格低廉、质量一般的机器人结合中国制造的独特国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市场。这个市场已经脱离了“高端装备”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自成体系,以机器人的名义做特种装备,本质上已经脱离了资本和政府关注的机器人范畴。   客观规律决定了当行业开始分化时,最基本的概念发生变化,一个市场分裂为两个市场,需要用两种不同的逻辑去理解。   低成本烂行业?   我们经常说高端机器人和低端机器人,但实际上,定义产品高端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们所服务的目标行业。   机器人最初用于汽车工业。即使它们只做简单的搬运工作,也非常昂贵,被视为高端设备。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成熟的应用,如码垛、一般焊接、搬运等。机器人开始从高端装备向专用装备转变,通用属性更少,专用属性更强。   我们知道,对于特定的应用,方案越通用,成本越高,性价比越低。因此,针对特定低端应用的机器人和外围设备的专业化,可以加速成熟机器人应用的产业下沉,扩大机器人的范围和市场;   对于拥有特殊装备的机器人来说,很大概率会陷入一场非常残酷的价格战,最终存活下来的厂商可能只有少数。如果通过技术升级和控制关键零部件来降低成本,就是我们传统的进口替代,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有所作为。如果只能购买零部件进行组装,缺乏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利润和技术支持,受市场规模和客户水平的限制,没有核心技术只能打低水平价格战的厂商将在这个行业艰难生存,已经脱离了常规意义上的高端制造,这里就不细说了。   另一方面,行业下沉后,行业不再赚钱,头部企业自愿放弃不赚钱的低端业务,积极寻求新的场景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工业机械臂之所以被称为机器人,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这是判断机器人产业长期高增长能力的基础。但是,探索新的应用和场景,解决新的需求,不可能依靠购买的标准产品,需要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掌握技术和产品双重创新能力的企业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机遇在哪里?   在新的场景和新的应用,包括股票市场和增量市场的新应用。   对于股票市场,也就是成熟的领域,要探索机器人在新的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机器人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工厂的自动化问题。很多行业的老人一定听说过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刚提出的时候轰轰烈烈,但基本都是白干。富士康作为3c代工行业的领导者,有来自全球顶级供应商的真实需求和服务。为什么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的机器人产品面向非接触或弱物理交互的生产过程,如焊接、喷涂、切割、机床装卸等,不适合富士康。富士康是一家代工装配企业,其主要流程是直接物理交互的装配流程。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机器人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第一个利用机器人新产品和应用技术解决股票行业未解决问题的潜在市场。   对于增量市场,基本都是从未使用过机器人或者很少使用机器人的行业。其中很多是规模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利润率相对较低,产业向海外转移压力较大。机器人以前很少用于这些领域,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太贵,机器人的功能不能满足需求。低端行业的很多应用都是世界级的机器人高端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来解决。   这两个新兴的应用方向是机器人行业后来者的主要机会。   懒人改变世界   为什么拖动教学和3d视觉这么火?   因为人懒,懒人才改变世界。   这两项技术旨在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降低机器人操作和部署的难度。它的核心思想是simplethingsshouldbesimple。如果客户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处理,为什么我要拿起教学设备写一堆代码?如果我以前从来没有玩过机器人,那就得接受几个星期的专业训练,这严重制约了机器人的发展。   通过拖动教学、图形化编程和3d视觉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加快机器人的普及;   另一方面,简单的操作只能处理简单的应用,相当于用python来编译高性能要求的大规模软件。旨在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的图形、拖动教学,现阶段无法应用于复杂的应用领域。   机器人要想得到广泛应用,就必须解决目前看似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具有人类能力的灵活操作平台和配套的应用软件。同时要与新产业深度绑定,跨领域整合资源和技术,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将逐步向“0”门槛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发展。   毕竟,懒人改变世界。   质量之路   制造强大的日德商品曾经是“山寨”的代名词,中国也可以走出质量之路   很多公司都喜欢搞名词,尤其是在国内浮躁的创业圈,翻遍华丽的官网,云里看花一堆名词,却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做什么生意,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好处。   好公司的产品介绍和营销推广总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使是谷歌、微软、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公司,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也能猜出它的大致意思。因为他们渴望尽快让客户了解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以及这些产品能够带来的好处。   有些公司使用各种标语,不仅用户看不懂,行业内的人也是一脸茫然。不是写这些字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故意写出来让别人看不懂。毕竟,如果他们理解了,就很难解释了。   然而,大量案例表明,可靠的公司不会偏离新的术语。   不是说好产品不怕晚。   即使晚了100年。
工业机器人订单暴涨?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后
大学仕 2021-08-23 16:27 1342浏览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1342台,同比增长42.3%,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4%。1-7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05094台,同比增长64.6%。   这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在工业机器人产量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走访了机器人行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订单持续飙升。   据奥博相关销售人员介绍,与之前零散的订单相比,10台、20台完整机器人的订单激增,几乎是之前的3倍。同时,30~40台的订单数量也大规模增加,100台以上的订单也实现了突破。其他机器人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订单数量快速突破。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工业机器人订单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让我们仔细看看。   一、智能背景的推广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深入,智能一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到目前为止,智能化浪潮已经席卷了各个行业,工业制造业也在这一浪潮下面临转型升级。   在工业制造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优势非常鲜明。   首先、效率高,机器人可实现24小时作业,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使用智能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人的工作安全。在高度重复的工业车间,人类员工容易产生身体疲劳,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确保安全。   这些优势使得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业制造领域走向智能化的最佳载体。   在工业方面,工业机器人将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将导致更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改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将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   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产量和订单量的增加是必然的结果。工业机器人产量和订单量的飙升,离不开智能化背景的推动。   二、疫情危机下产业发展的有机可持续推进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整个行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工业制造部门也受到影响,导致产量下降。2020年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1292台,同比下降19.4%。但是,这场疫情带来的危机并不都是危机,危机中也有一定的机遇。   短期来看,复工延迟将对2020年第一季度制造业产销产生较大影响,延缓自动化需求;对外向型制造企业影响较大,进一步影响自动化要求。但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凸显了自动化的必要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工人的成本不断增加,“机器替代”的性价比不断提升,间接促进了工业机器人的持续渗透、集中度的提高和工业质量的提升。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   疫情导致海外需求向内转移。2020年海外疫情蔓延,中国产能快速恢复,海外订单大量涌入,出口业务加速恢复,带动制造业复苏,机器人自动化需求旺盛。   同时,疫情凸显了无人接触的重要性,食品饮料、工程机械等长尾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的认知和接受度大幅提升,推动工业机器人探索更多制造应用场景和应用流程。   结合这一背景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订单增加的现象本质上是企业适应疫情常态化和未来自动化需求上升的结果。疫情具有危险性和有机性,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的规模扩张。   三、用户复制项目的增加   众所周知,机器人被誉为“制造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工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机器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高效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一直受到制造业的青睐。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历史,尤其是在制造领域,仍然很短。直到21世纪,机器人人才才逐渐在工业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就导致用户对各种类型机器人的使用和功能效果缺乏了解,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大量购买机器人的担忧,订单量自然呈现小规模试水状态。   然而,随着20世纪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客户端的工作人员紧张起来,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使得无人工厂成为迫切需要。用户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这种现象也增加了他们对机器人的使用和功能效果的理解,增加了重复项目的数量。   这个复制项目的增加直接导致机器人订单量的飙升,用户的信任和支持是订单量飙升的最终驱动力。总之,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疫情常态化加速了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目前智能工厂已经实现,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工业机器人也将面临更好的发展前景。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系统的重要性?
大学仕 2021-08-06 16:16 1518浏览
   工业机器人,其实只是一个名字。严格来说和“手”差不多,是一种模仿人手的机械臂。应该叫“工业机械手”。   人的手臂有七个自由度,可以满足生活和工作中的蠕动、抓握、传递、升降等动作。由于人类灵活的手臂和聪明的大脑,人类可以在动手能力上超越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首。从早期的狩猎和养殖到后来的手工业和社会化分工,几乎都是由人手完成的,这证明了人手是上帝赐予人类最重要的执行装置,几乎可以胜任世界上任何复杂的工作。   但是,工业化生产真的太累了。工人们讨厌这种重复的运动,因为它很无聊,肌肉也很酸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健康,没有人真的想在工厂工作。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和进步,愿意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老板要请工程师想办法设计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来代替工人。简单的变形、加热、加压、压膜等传统机器都可以完成,但对于一些装配、堆垛、喷涂、抛光等工艺,以前的机械设备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工程师模仿人的双手   自由度是指机构在工作时可以独立运动的数量。如上所述,人手有七个自由度,机械手应该模仿人。理论上,它也应该有七个自由度。自由在工业控制中也叫“轴”,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独立的电机控制系统。不同的轴需要不同的电机和控制系统。几个轴可以独立移动,也可以相互组合移动,一个快一个慢。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由“大脑”控制,输入各种指令,然后机械手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做出各种动作,最终完成操作过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1.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控制器是机器人系统的核心,国外公司对我国实行了严密的封锁。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美元的32位微处理器。高性价比的微处理器为机器人控制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得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为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机器人控制器大多由ARM系列、DSP系列、POWERPC系列、Intel系列等计算能力较强的芯片组成。此外,由于现有的通用芯片在价格、性能、集成度和接口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一些机器人系统的要求。机器人系统需要SoC(Systemon Chip)技术。将特定的处理器与所需的接口集成在一起,可以简化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减小系统尺寸,降低成本。   2.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   在控制器体系结构方面,其研究重点是功能划分和功能间信息交换的规范。在开放式控制器体系结构的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硬件层次的,相对简单。在日本,架构是基于硬件的,比如三菱重工将PA210便携式通用智能手臂机器人的结构分为五层;二是基于功能划分的结构,兼顾硬件和软件,是机器人控制器架构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3.控制软件开发环境   在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方面,一般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环境和独立的机器人编程语言   4.机器人伺服通信总线技术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专用于机器人系统的伺服通信总线。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常用的总线,如以太网、CAN、1394、SERCOS、USB、RS-485等。通常根据系统要求用在机器人系统中。目前,大多数通信控制总线可分为两类:基于RS-485和线驱动技术的串行总线技术和基于实时工业以太网的高速串行总线技术。
制造业中最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大学仕 2021-08-06 13:37 936浏览
   如今,大多数制造企业转向智能制造,引进和使用工业机器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包括焊接、收集和放置(如包装、码垛和表面贴装)、产品检验、测试、喷漆、装配、等。所有的工作都是以高效率、耐久性、速度和准确性完成的。多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从典型的取放式机器人发展到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在工厂的地板上,你不会看到像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一样奔跑或跳跃的机器人。然而,你会看到他们完美地完成任务,将工人从危险、无聊和重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指出,与制造业关系最密切的四种机器人分别是铰接式机器人、SCARA机器人、笛卡尔机器人和协作式机器人。   一、铰接式机器人   铰接式机器人是指具有类似于我们人类手臂的铰接式双连杆布局的机器人。铰接式机器人可以根据它们有多少个旋转点来分类,有些设备最多有七个自由度。这些装置的机械复杂性使得它们相对昂贵,并且比其他类型的装置稍慢。   根据交互分析报告,关节式机器人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机器人类型。2019年,铰接式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的59.6%,预计到2023年将占总市场的57.5%。铰接式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绕过阻挡其他类型机器人的障碍物。这些设备可能是现在最常用的类型。它们可用于拾取和放置、分配、包装、零件和焊接等。   第二,SCARA机器人   SCARA机器人,即水平多关节机械臂机器人,可以沿x轴和y轴移动,但机械臂在z轴方向是刚性的,并沿z轴锁定到位。因此,SCARA机器人具有选择性柔顺性,这在某些装配操作中具有优势,例如将圆销插入圆孔中。   SCARA机器人的自由度更少,这意味着它的电机更少,控制计算和控制算法更简单,计算机功能更少。底座和待制造零件之间的轴更少,这意味着累积误差将减少。在工厂车间的机器人技术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与基地本身占用的地面空间相比,机器人可以在离基地多远的地方工作,而SCARA机器人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通常在工厂车间占用的空间较少。虽然SCARA机器的功能相对有限,但总的来说,它是一种更快、更便宜、更精确、更容易控制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大学仕 2021-08-05 16:14 5372浏览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什么特点?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和动作时间。有些项目的控制非常复杂,这就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通用六轴机械手控制系统——驱动与控制一体化   机器人控制系统——六轴通用机械手系统   1.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其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使工业机器人的手臂、手腕和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中具有准确的位置和姿态,必须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进行描述,并在不同的参考坐标系中适当地进行坐标变换。同时,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需要经常解决。   2.描述工业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它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和环境而变化。由于工业机器人往往有多个自由度,导致其运动变化的变量不止一个,所有变量之间存在耦合问题。这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仅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而且是一个多变量系统。   3.工业机器人的任何姿态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实现,因此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必须解决优化问题。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拥有独特的控制模式——示教再现控制模式。也就是说,当需要工业机器人完成一项作业时,可以提前移动工业机器人的手臂,教授作业顺序、位置等信息,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的动作再现功能重复作业。   以上是对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特点的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这方面的业务,可以在线留言或者打电话给我们!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
大学仕 2021-07-27 16:15 2915浏览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也是最完善、最成熟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得益于其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分为四种控制方法:力(力矩)控制法、智能控制法、点控制法和连续轨迹控制法。   1.点控制模式(PTP)   该控制模式仅控制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工作空间中某些指定离散点的姿态。在控制中,只要求工业机器人快速准确地在相邻点之间移动,对到达目标点的轨迹没有规定。定位精度和移动时间是这种控制方式的两个主要技术指标。该控制方法具有易于实现、定位精度低的特点。因此,它经常用于装卸、搬运、点焊和电路板上的元件放置等。只需要保持末端执行器在目标点的位置和姿态准确即可。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想达到2~3um的定位精度还是相当困难的。   2.力(扭矩)控制模式   组装、抓取和放置物体等时。除了精确定位外,还要求使用的力或扭矩必须合适,然后必须使用(扭矩)伺服模式。这种控制方式的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基本相同,只是输入和反馈不是位置信号,而是力(力矩)信号,因此该系统必须使用力(力矩)传感器。有时,诸如接近和滑动之类的传感功能被用于自适应控制   3.连续轨迹控制模式   这种控制方式是连续控制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工作空间的位置和姿态,要求其严格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运动,且轨迹平滑、运动稳定,速度可控从而完成任务。工业机器人的各个不同的关节连续同步运动,其末端控制执行的机器就可以形成连续的运动轨迹。这种控制方式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轨迹跟踪精度和稳定性,通常用于去毛刺、喷漆、弧焊和检测机器人。   4.智能控制模式   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传感系统获取周围环境的相关知识,并依据自身内部所储备的知识库做出相应的决策反应。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或许这种控制方式让工业机器人真正有了“人工智能”的味道,但也是最难控制好的。除了算法,它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件的精度。从控制本质来看,工业机器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处于相对等级比较低的空间定位控制的阶段内,智能化内容比较少。总结说,它们只是一个相对比较灵活的机械臂,距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费咨询
扫一扫关注大学仕公众号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