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03 10:15
989浏览
申请号:CN201410831248.2
申请日: 2014-12-29
公开(公告)号:CN104552759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发明人:乔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赛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毅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卢屋荔枝园村荔园工业二路8号第6栋
1.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盒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生产如盒子、盒座等类似产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面临全球化竞争,为了在现代竞争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主题已经从产量竞争、质量竞争进入成本竞争时代,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隐藏着许多不容易被察觉的效率损失,如何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就成为许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目前消费产品的款式日趋多样化,既要外型美观,设计精巧,也要迅速配合市场需求,双色注塑(又叫双料注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适应这一潮流的特殊塑料注塑成型方法,它可以成型出由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塑料(如一种硬质塑料、一种软质塑料)组成的制品,实际是一种模内组装或模内焊接的“嵌件成型”工艺。其成型原理是将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两个料筒内分别塑化,再注入模具型腔,成型出表面具有两种颜色的塑料件。这时就需要人手在不同的注塑机之前进行往返,如此重复着,耗时耗力,这样不但大大延长生产周期,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员工易疲劳,难以量化,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容易出现员工被高温模具烫伤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劳动强度小、生产周期短且可批量盒体的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重复劳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工作过程简洁,有效缩减生产工时和节约生产成本,可以用于生产如盒子、盒座等其它相关的周边盒体产品,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工作稳定性高,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立式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右定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
(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3,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
(3)预备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以相应取出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
(4)预备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以相应将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
(5)左卧式注塑机1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6)左卧式注塑机1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1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7)左定位输送带6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
(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7上。
(9)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
(10)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
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立式注塑机3、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和出料输送带10,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和右卧式注塑机2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10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2上。
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立式注塑机3上设有滑动模座31,该滑动模座31上设有模具32,该模具32上排列有前型腔321和后型腔。
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的结构一致。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包括输送带体71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71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72,对应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73,设有定向板73,以限定盒体毛坯能按预定的方向进行输送,避免掉落。伺服电机72通过皮带轮组件74带动输送带体71转动。
参见图6,所述出料输送带10包括架体101、输送带体102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102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103,所述架体101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102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伺服电机103通过皮带轮组件带动输送带体102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速度快,周期短,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并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生产方法及生产线,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