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春运进入第九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3%,预计开行旅客列车10586列,加开临客1210列。2020年春运用了多种智能服务,让春运变得越来越聪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负责人表示。AI智能识别多地方言、自动规划最佳回家路线、轴承取送机器人…“,让今年的春运比起往年更舒适!
这么大客流量,铁路如何利用AI技术服务春运呢?
识别多地方言 车站小程序也能和旅客唠家乡话
“今年全国957个车站实行电子客票,进出站全刷证。”铁科院首席研究员、12306技术部主任单杏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没有纸质票,旅客如何快速看到座位、车次、日期及进站口等信息?
除了显示原纸质车票所有信息,“上海虹桥站”小程序还有很多新功能。如“随身服务台”功能,支持线上文字或语音查询。旅客可快捷获取检票口、车站业务办理及公共设施的详细位置等信息。
“语音查询能够用宁波方言,这真令人惊奇。”宁波旅客吴亦可认为,智能识别多地方言,极具人文关怀,也大大提高了问询服务效率。
52岁的吴亦可是宁波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每次用手机都无法用语音服务功能。“用宁波话讲,基本不能识别。”今年春运在虹桥站乘车回家,吴亦可发现车站新推的“上海虹桥站”小程序竟然了方言语音服务,马上试用了一个预约搬行李服务,很快就有“小红帽”回应了。
“这闽南话太地道了。”福建旅客陈佳奇用闽南方言试了“上海虹桥”小程序中的语音导航,直呼标准。
上海站副站长戎强华介绍说,“上海虹桥站”小程序是全国首个智慧车站小程序。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出行智能化、服务流程线上化、站内数字化的服务能力。
2020年春运,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960万人次,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高度重叠,大大考验车站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戎强华表示,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上海虹桥站”小程序将持续迭代,推出站内导航、车站商业、站内餐饮、行李寄存、失物寄递等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智能化的出行需求。
吃喝玩乐自动规划 智能终端出行定制化服务
在福州火车站,有一款智能终端,可以为旅客规划出行最佳路线。“不用去窗口排队就能查到车票能不能改签,还给我了一条最佳回家路线。”旅客黄祺说,输入旅行目的地,自助终端可以自动生成公交地铁接驳时刻、周边住宿餐饮、福州特色景点及导游路线图等信息,出行定制化服务。
判别准确率达100% 轴承取送机器人保障春运安全
2020年春运,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车辆段检修车间首次用上了轴承取送机器人。
从车轮上卸下来的轴承,“乘坐”升降机,经过地下输送线,刚到达取送工位,就被机器人手抓起。一抓一放,仅需几秒钟,一套轴承便被精准运送至指定存放箱内,排列整整齐齐。
“机器人大脑按照程序和指令,时刻监控轴承输送通道收入端状况。”检修车间轴承班工长吕俊利说,一旦有经地下输送线送检的轴承,就立即会被装有超强磁铁的机器人手臂抓放,随后把识别后的轴承分别码放在“一般检修、大修、报废”三个存放箱内。
轴承取送机器人改写了以往靠人工搬运轴承费时费力、容易发生磕碰损伤和出现判别失误的历史。
“以前人工搬运轴承至少需要两名职工完成,推着小车在轴承退卸点和码放点之间来回奔波,每天弯腰搬运轴承,累的直不起腰。”吕俊利说,有了机器人后,只需接通电源就可以了,省下的工人就能再次调配,人员紧张状况也能缓解。
据统计,春运以来,轴承取送机器人运转、码放轴承的准确率达到了100%,为春运安全生产增添了光彩。
新技术颠覆春运出行体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表示,2020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春运工作水平。连维良说,要利用新技术解决春运难点问题,比如车辆动态监控已经成为防范“三超一疲劳”降低事故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客运的动态监控还有不小空白,要加大推广安装力度,保障农村客运安全有序。“以往我们主要依靠客运统计、信息报送、新闻报道等获取信息,信息存在碎片化、不完整的情况。现在可以通过大数据全面了解春运人口流动方式、分布、时序,更好把握春运趋势和特征。”连维良说,要利用新技术确保信息全面畅通。
(文章来源,新华社,侵删。)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资讯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