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项目
找工程师
大学仕会员
联盟中心
机器人
FA零部件
工控类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FA零部件测评
你的零部件选购指南
自动化服务商专用
项目资源一手掌握
自动化设备需求方专用
设备案例设备供应商了如指掌
大学仕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零部件测评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自动化外包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客服协助
加客服免费发需求
联系客服咨询项目
客服电话1
13016879065
客服电话2
400-828-5522
电话咨询客服
投诉电话
18168813292
投诉热线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入驻申请
*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
*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提交申请
激活店铺

只需2步,轻松拥有您的专属企业店铺

店铺信息

完善店铺信息,让雇主更加了解你

去完成
企业认证

完成实名认证,让雇主更加信任你

去完成
邀请你加入大学仕联盟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
自动化生产线相关的资讯
共找到 188 个符合条件的资讯
盒体的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13 10:54 670浏览
申请号:CN201410831248.2 申请日: 2014-12-29 公开(公告)号:CN1045527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发明人:乔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赛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毅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卢屋荔枝园村荔园工业二路8号第6栋       1.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盒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生产如盒子、盒座等类似产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面临全球化竞争,为了在现代竞争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主题已经从产量竞争、质量竞争进入成本竞争时代,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隐藏着许多不容易被察觉的效率损失,如何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就成为许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目前消费产品的款式日趋多样化,既要外型美观,设计精巧,也要迅速配合市场需求,双色注塑(又叫双料注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适应这一潮流的特殊塑料注塑成型方法,它可以成型出由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塑料(如一种硬质塑料、一种软质塑料)组成的制品,实际是一种模内组装或模内焊接的“嵌件成型”工艺。其成型原理是将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两个料筒内分别塑化,再注入模具型腔,成型出表面具有两种颜色的塑料件。这时就需要人手在不同的注塑机之前进行往返,如此重复着,耗时耗力,这样不但大大延长生产周期,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员工易疲劳,难以量化,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容易出现员工被高温模具烫伤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劳动强度小、生产周期短且可批量盒体的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重复劳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工作过程简洁,有效缩减生产工时和节约生产成本,可以用于生产如盒子、盒座等其它相关的周边盒体产品,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工作稳定性高,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立式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右定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   (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3,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   (3)预备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以相应取出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   (4)预备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以相应将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   (5)左卧式注塑机1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6)左卧式注塑机1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1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7)左定位输送带6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    (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7上。    (9)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    (10)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    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立式注塑机3、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和出料输送带10,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和右卧式注塑机2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10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2上。    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立式注塑机3上设有滑动模座31,该滑动模座31上设有模具32,该模具32上排列有前型腔321和后型腔。    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的结构一致。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包括输送带体71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71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72,对应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73,设有定向板73,以限定盒体毛坯能按预定的方向进行输送,避免掉落。伺服电机72通过皮带轮组件74带动输送带体71转动。  参见图6,所述出料输送带10包括架体101、输送带体102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102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103,所述架体101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102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伺服电机103通过皮带轮组件带动输送带体102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速度快,周期短,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并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生产方法及生产线,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自动化的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13 10:47 1959浏览
申请号:CN201810554468.3 申请日: 2018-05-31 公开(公告)号:CN10852688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发明人:崔俊健;喻攀;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陈治位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古鉴村委会展翔路1号       1.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平推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并伸出所述安装件和所述传送带,所述车体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平推件的伸出部分与所述凸出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推件和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安装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平推件抵持的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车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料车的位置调整所述平推组件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包括延伸部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挂钩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限位件及抵持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车体设置,且所述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挂钩部配合,以在所述限位件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时固定所述挂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包括转动杆和固定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抵持部,所述转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件包括转轴部和套设于所述转轴部上的限位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成夹角,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料车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配合的楔形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导槽、第二升降导槽、受压件及止退件,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均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止退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转动连接,所述受压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连接,且所述受压件与所述止退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10.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物流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常规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在生产线的每个工位段放置不同的生产物料,结合相关工艺工装,产品从生产线始端开始进入,经过每个工位段完成一系列的装配。如汽车内饰装配线,在装配线的每个可移动大滑板工装(或移动吊装工装)上设置一辆汽车,大滑板移动到相应工位段就在该工位段附近完成相关零件的装配;这样的生产装配流程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工位缺料时将影响流水线上每一辆车的生产;其次,当前段工位漏装物料时,工人需要前往该段工位取料,以补足装配。当物料较多时,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比如分类混淆、装配错误等),并且会占用过多车间空间,对物料的管理带来较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平推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并伸出所述安装件和所述传送带,所述车体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平推件的伸出部分与所述凸出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推件和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安装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平推件抵持的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车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料车的位置调整所述平推组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包括延伸部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挂钩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限位件及抵持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车体设置,且所述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挂钩部配合,以在所述限位件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时固定所述挂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件包括转动杆和固定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抵持部,所述转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件包括转轴部和套设于所述转轴部上的限位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成夹角,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料车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配合的楔形件。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导槽、第二升降导槽、受压件及止退件,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均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止退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转动连接,所述受压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连接,且所述受压件与所述止退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关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有益效果是:    料车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推送至随行线;随行线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能够自动地将料车推出随行线,料车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进一步地,第一牵引挂钩和第二牵引挂钩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的第二牵引挂钩能够与后一个料车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运动。牵引连接组件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运动。随行牵引机构是用于与随行线配合的,以使料车与随行线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平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料车移动,平推机构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牵引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V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与楔形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料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V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牵引机构和牵引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机构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滑槽和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0-料车;110-车轮;120-车体;121-凸出部;130-第一牵引挂钩;131-延伸部;132-挂钩部;140-第二牵引挂钩;141-第一连接板;142-第二连接板;143-限位件;1431-转轴部;1432-限位部;144-抵持件;1441-转动杆;1442-抵持部;1443-第一连杆;1444-第二连杆;1445-转动件;1446-楔形件;150-随行牵引机构;151-安装板;152-导向块;160-牵引连接组件;161-第一升降导槽;162-第二升降导槽;163-受压件;164-止退件;200-平推机构;210-基座;211-导向滑轨;220-驱动组件;221-第一传动轮;222-第二传动轮;223-传送带;224-驱动电机;230-平推组件;231-安装件;2311-限位凸起;2312-滑槽;232-平推件;233-弹性件;240-传感器;250-缓冲器;300-随行线;310-传动轨道;320-传动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用于与自动化生产线配合,以实现生产线上物料的随行配送,改善现有生产装配流程中存在的工位缺料时将影响流水线上每一辆车的生产的问题,同时在当前段工位漏装物料时,工人无需前往该段工位取料,就能够补足装配。并能够对物料进行高效的管理,简化配送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包括料车100、平推机构200及随行线300;料车100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200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100推送至随行线300;随行线3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100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200能够自动地将料车100推出随行线300,料车100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    请参阅图1至图7,料车100包括车轮110、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第二牵引挂钩140、随行牵引机构150及牵引连接组件160;车轮110设置于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分别设置于车体120的两端,且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与第二牵引挂钩140配合,牵引连接组件16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能够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需要说明,外部驱动设备可以为AGV小车,也就是说,料车100在从仓库到平推机构200的位置能够通过AGV小车的带动其运动。在将料车100运送至平推机构200后,AGV小车脱离与料车100之间的连接并驶离。    可以理解,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100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与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100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运动。牵引连接组件160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是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的,以使料车100与随行线30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挂钩130包括延伸部131和挂钩部132,挂钩部132通过延伸部131与挂钩部132连接;第二牵引挂钩140包括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限位件143及抵持件144,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分别与车体120连接,限位件1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件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件144靠近车体120设置,且限位件143能够抵持于抵持件144,限位件143与挂钩部132配合,以在限位件143抵持于抵持件144时固定挂钩部132。    需要说明,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之间能够自动地进行配合,即当前一个料车100与后一个料车100相向运动时,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自动地卡入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内。延伸部131的作用是使挂钩部132向远离车体120的方向延伸,以保证相邻两个料车100配合时不会发生干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的作用均是用于与限位件143和抵持件144连接,并使连接的位置远离车体120的方向。限位件143在挂钩部132伸入的时候相对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以使限位件143能够穿过挂钩部132。当前一个料车10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运动时,限位件143随着前一个料车100的车体120同步运动,挂钩部132在回退的过程中再次与限位件143接触,并再次使限位件143相对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限位件143的另一端在转动微小角度后与抵持件144抵持,进而停止进一步地转动,此时挂钩部132依旧与限位件143配合,进而在前一个料车100运动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随着运动。    此外,还需要说明,抵持件144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的转动连接能够是抵持件144转动,进而解除抵持件144与限位件143之间的抵持,以使挂钩部132与限位件143脱离。    同时,还需要说明,抵持件144的转动可以由驱动设备进行驱动带动,也可以通过设置脱离机构使料车100运行至某一位置时,使抵持件144转动,进而抵持件144与限位件143解除抵持,限位件143与挂钩部132脱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持件144包括转动杆1441和固定地套设于转动杆1441上的抵持部1442,转动杆144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且抵持部1442位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限位部1432的一端与抵持件144抵持,限位部1432的另一端与挂钩部132配合。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3包括转轴部1431和套设于转轴部1431上的限位部1432,转轴部14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连接,且限位部1432位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限位部1432的一端与抵持部1442抵持,限位部1432的另一端与挂钩部132配合。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1441包括第一连杆1443、第二连杆1444及转动件1445,第一连杆1443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部1442设置于第一连杆1443上,第一连杆1443与第二连杆1444连接成夹角,转动件1445与第二连杆1444远离第一连杆1443的一端连接,料车100还包括与转动件1445配合的楔形件1446。    需要说明,楔形件1446的较低一端基本与地面平齐,楔形件1446在与转动件1445配合时,转动件1445由楔形件1446较低一端开始沿楔形件1446运动并随着运动的进行转动件1445迫使转动杆1441和抵持部1442转动,进而使抵持部1442与限位部1432解除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连接组件160包括第一升降导槽161、第二升降导槽162、受压件163及止退件164,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均与车体120连接,止退件164的两端与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转动连接,受压件1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连接,且受压件163与止退件164之间设置有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可选地,受压件163位于空间内的壁面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料车100还包括随行牵引机构150,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还包括随行线300,随行牵引机构150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随行牵引机构150包括安装板151和导向块152,导向块152通过安装板151安装于车体120上,导向块152与安装板151转动连接(通过转轴等方式),且安装板151还凸出地设置有与随行线300配合的轴承。凸出部121分设置有连接杆,轴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且轴承的转动方向与连接杆的轴线垂直。  请参阅图9至图13,平推机构200包括基座210、驱动组件220及平推组件230;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传送带223及驱动电机224,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10上,传送带22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上,驱动电机224安装于基座210并与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传动连接;平推组件230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且平推组件230与车体12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需要说明,平推机构200的作用是推动料车100移动,平推机构200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长距离的气缸或液压缸成本较高,驱动电机224和同步带的方式成本较低)而采用驱动电机224与传送带223配合的方式实现料车100的平推。    可以理解,驱动电机224驱动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转动,并通过传送带223带动另一个转动。对于固定于传送带223上的平推组件230而言,其是随着传送带223移动的。平推组件230与料车100的车体120配合固定,以使料车100在平推组件230的作用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包括安装件231和平推件232,安装件231固定地安装于传送带223上,平推件232与安装件231连接并伸出安装件231和传送带223,车体120设置有凸出部121,平推件232的伸出部分与凸出部121配合。  需要说明,平推件232相对安装件231和传送带223伸出的部分可以是一直伸出的,也可以是在需要推动料车100时主动伸出的,比如通过驱动设备控制其伸出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配合,也可以是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触发后机械运动使该部分伸出。同样,对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可以触发控制器凸出,也可以机械式的触发,还可以是凸出部121始终凸出车体12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件232与安装件231可转动地连接,且安装件231设置有能够与平推件232抵持的限位凸起2311。当平推件232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配合时,平推件232的另一侧与限位凸起2311配合,以阻止平推件232进一步地转动,也能够保证平推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还包括弹性件233,弹性件233的两端分别与平推件232和安装件231连接,且限位凸起2311位于弹性件233的两端之间。弹性件233能够保证在平推件232与凸起部配合过程中的充分接触,并具有减震效果。  可选地,弹性件233为弹簧或者扭簧。    还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为单向推送,也就是说,在工作时,平推组件230推动料车100前进,当平推组件230返回时可跨越料车100,即能够通过转动连接避免与在后一辆料车100产生接触进而防止后一辆料车100倒退。    此外,可选地,安装件231与传送带223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安装件231套设于传送带223并与传动带固定;或者,安装件231通过螺栓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或者,安装件231粘接于传送带223上,或者为上述三种情形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10还设置有导向滑轨211,安装件231设置有与导向滑轨211滑动配合的滑槽2312。导向滑轨211和滑槽2312的配合能够保证安装件231的滑动方向,也保证了滑动的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机构200还包括传感器240,传感器240安装于基座210并与驱动电机224电性连接,传感器240用于检测料车100的位置,驱动电机224用于根据料车100的位置调整平推组件230的位置。    可选地,传感器2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传感器240均匀间隔地设置于基座2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机构200还包括缓冲器250,缓冲器250设置于基座210上并位于传送带223的两端,缓冲件用于对料车100减震,尤其是对于当平推机构200停止驱动后,料车100自身的惯性运动。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线300是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的,随行线300上设置有传动轨道310和设置于传动轨道310内的传动链320,传动链320的运行速度与自动化生产线是一致的。随行线300的传动轮可与料车100的随行牵引机构150接触并配合,从而推动料车100进行单向前行。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每台料车100均在仓库完成备料,避免把待装配物料放在生产线上,从而提高了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备料料车100从离开仓库开始至空料车100进入仓库的过程均能够通过生产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介入,减小了配送人力成本,也提高了配送效率。每台配送料车100只与对应工位的产品进行同步,因此可进行多样化或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同时,每台配送料车100只对应一个工位,因此各工位之间的装配效率互不影响,并且也便于检查装配质量,防止漏装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的有益效果:料车100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200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100推送至随行线300;随行线3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100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200能够自动地将料车100推出随行线300,料车100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进一步地,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100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与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100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运动。牵引连接组件160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是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的,以使料车100与随行线30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平推机构200的作用是推动料车100移动,平推机构200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图未示),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图未示)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包括料车100、平推机构200及随行线300。料车100包括车轮110、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第二牵引挂钩140、随行牵引机构150及牵引连接组件160;车轮110设置于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分别设置于车体120的两端,且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与第二牵引挂钩140配合,牵引连接组件16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能够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平推机构200包括基座210、驱动组件220及平推组件230;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传送带223及驱动电机224,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10上,传送带22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上,驱动电机224安装于基座210并与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传动连接;平推组件230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且平推组件230与车体12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新松研制开发的本安防爆型智能化烟花生产线技术及成套装备通过验收并正式发布
大学仕 2019-12-10 11:05 1192浏览
12月10日消息,新松研制开发的本安防爆型智能化烟花生产线技术及成套装备通过验收并正式发布。据悉,该生产线集成了配料、造粒、定量投放、组装、引线安插等防爆、本安型自动化生产线、物料输送线、并联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信息化控制系统等工作单元。     整条生产线按照工艺分为造粒线、内筒线、盆花线等,涵盖了烟花制造过程的全过程,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首条烟花全流程本安防爆自动化生产线在新松研发成功首条烟花全流程本安防爆自动化生产线在新松研发成功首条烟花全流程本安防爆自动化生产线在新松研发成功   1.安全   解决了烟花行业安全问题,实现无人化自动生产;   采用军工级智能防爆体系(气动技术,防静电技术,防摩擦技术,高密闭性技术,防粉尘技术,智能监控预警技术,智能传感系统等)达到系统防爆抗爆;   严格按照国家烟花爆竹标准设计建设。   2.智能化   产品可定制化生产,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产品型号可达数千种;   每道工序实时监控,产品经过12道技术检测;   每个生产单元均可独立智能运行;   整体系统可延展升级。   3.产品质量稳定   原材料上线前检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方可生产;   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每道工序均有视觉检测系统,剔除不合格品,减少燃放事故;   生产工艺标准化,定量化。   4.生产效率高   产能效率:每分钟盆花3盆,年产能120万盆,单套产线年产值8000万以上。   5.节省资源   单套生产线可节省人力约100人;   人工生产废料约占原料成本10%,采用智能烟花生产线技术可实现零废料;   生产线成套装备占地比同产量传统人工工艺工厂节约土地80%;   采用可降解生产工艺。   该生产线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成功及投入实施,标志着烟花制造过程正式进入了智能化生产的新纪元,促进了中国烟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改善了烟花行业从业者的就业环境和安全性,进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新松公司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里的落地实施,合理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制造业在发展壮大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已在电子电器、核工业、工程机械等行业联合众多行业巨头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赋能行业发展,共享智时代!     烟花生产主力军靠一双双劳动人民的手   烟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浪漫延续,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人民在庆祝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首选方式。夜空中一束束烟花腾跃上升,在空中绽放,呈现出五颜六色形态不一的花朵,留下人们无限的遐思。可是,你们有想过吗?这一朵朵绚烂的“花朵”是怎样做成的吗?     搜索引擎里输入“烟花生产过程”的关键字,很大概率会得到下面这样一张图片,并且还会配以“危险”、“繁重”等文字描述。作为全球烟花的重要产地,中国制造的烟花已然成为了品质的代表。然而,烟花生产的主力军,却是一双双劳动人民的手。           来源:中国发展网 注:文章内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03 10:15 989浏览
申请号:CN201410831248.2 申请日: 2014-12-29 公开(公告)号:CN104552759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发明人:乔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赛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毅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卢屋荔枝园村荔园工业二路8号第6栋       1.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盒体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生产如盒子、盒座等类似产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面临全球化竞争,为了在现代竞争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企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主题已经从产量竞争、质量竞争进入成本竞争时代,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隐藏着许多不容易被察觉的效率损失,如何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力就成为许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目前消费产品的款式日趋多样化,既要外型美观,设计精巧,也要迅速配合市场需求,双色注塑(又叫双料注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适应这一潮流的特殊塑料注塑成型方法,它可以成型出由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塑料(如一种硬质塑料、一种软质塑料)组成的制品,实际是一种模内组装或模内焊接的“嵌件成型”工艺。其成型原理是将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两个料筒内分别塑化,再注入模具型腔,成型出表面具有两种颜色的塑料件。这时就需要人手在不同的注塑机之前进行往返,如此重复着,耗时耗力,这样不但大大延长生产周期,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员工易疲劳,难以量化,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容易出现员工被高温模具烫伤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劳动强度小、生产周期短且可批量盒体的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3)预备左、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取出左、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右定位输送带上;(4)预备前、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以相应将左、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如下步骤:(5)左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6)左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7)左定位输送带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上;(9)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10)立式注塑机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右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左定位输送带、右定位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所述左卧式注塑机和右卧式注塑机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立式注塑机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注塑机上设有滑动模座,该滑动模座上设有模具,该模具上排列有前型腔和后型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定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对应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右定位输送带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的结构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输送带包括架体、输送带体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所述架体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重复劳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工作过程简洁,有效缩减生产工时和节约生产成本,可以用于生产如盒子、盒座等其它相关的周边盒体产品,适用范围广。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工作稳定性高,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立式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右定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用来注塑出盒体毛坯。   (2)预备一立式注塑机3,用来对盒体毛坯进行包胶,获得盒体制品。    (3)预备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以相应取出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并相应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    (4)预备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以相应将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中,待包胶完毕后,将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   (5)左卧式注塑机1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6)左卧式注塑机1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启动,将左卧式注塑机1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左定位输送带6上;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启动注塑工序,开始进行注塑成型盒体毛坯。   (7)左定位输送带6将其上的盒体毛坯输送至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与此同时,右卧式注塑机2注塑完成注塑工序,开模。    (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立式注塑机3的模具的后型腔;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前型腔进行包胶工序;同时,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启动,将右卧式注塑机2已注塑好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置在右定位输送带7上。   (9)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前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模具的前型腔外露;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启动,将前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右定位输送带7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前型腔内;与此同时,立式注塑机3在对模具的后型腔进行包胶工序。   (10)立式注塑机3完成对模具的后型腔上盒体毛坯进行包胶工序,向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一侧方向移动模具,使其上的模具的后型腔外露;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启动,将后型腔上已经包胶好的盒体制品取出并放置在出料输送带10上,然后将左定位输送带6上的盒体毛坯夹持,并转移放入所述模具的后型腔内。   重复步骤(5)至(10),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盒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流程工艺步骤简洁、易于实现,劳动强度小,能全自动化、快速生产出盒体制品。   一种实施上述的盒体自动化生产方法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包括左卧式注塑机1、右卧式注塑机2、立式注塑机3、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左定位输送带6、右定位输送带7和出料输送带10,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和右卧式注塑机2对称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和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设置在立式注塑机3的前后两侧,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设置在后立式注塑机机械手9的一侧位置,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设置在前立式注塑机机械手8的一侧位置,所述出料输送带10位于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下方位置,所述左卧式注塑机机械手4设置在所述左卧式注塑机1上,所述右卧式注塑机机械手5设置在所述右卧式注塑机2上。    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立式注塑机3上设有滑动模座31,该滑动模座31上设有模具32,该模具32上排列有前型腔321和后型腔。   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与所述左定位输送带6的结构一致。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包括输送带体71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71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72,对应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上方位置间隔并排有多条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定向板73,设有定向板73,以限定盒体毛坯能按预定的方向进行输送,避免掉落。伺服电机72通过皮带轮组件74带动输送带体71转动。   参见图6,所述出料输送带10包括架体101、输送带体102及能驱动该输送带体102向预定方向输送物品的伺服电机103,所述架体101的顶部正对所述右定位输送带7的一侧位置上设有水平输送部,另一侧位置倾斜向下形成倾斜部,所述输送带体102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部和倾斜部上。伺服电机103通过皮带轮组件带动输送带体102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全自动地完成注塑、上料、包胶、下料和输送等工序,从而实现替代人手,达到连续自动上料、下料、转移和输送等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速度快,周期短,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并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生产方法及生产线,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
大学仕 2019-12-03 09:55 3002浏览
申请号:CN201820838067.6 申请日: 2018-05-31 公开(公告)号:CN208262261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发明人:崔俊健;喻攀;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陈治位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古鉴村委会展翔路1号     1.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平推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并伸出所述安装件和所述传送带,所述车体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平推件的伸出部分与所述凸出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推件和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安装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平推件抵持的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车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料车的位置调整所述平推组件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包括延伸部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挂钩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限位件及抵持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车体设置,且所述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挂钩部配合,以在所述限位件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时固定所述挂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包括转动杆和固定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抵持部,所述转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件包括转轴部和套设于所述转轴部上的限位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成夹角,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料车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配合的楔形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导槽、第二升降导槽、受压件及止退件,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均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止退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转动连接,所述受压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连接,且所述受压件与所述止退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10.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物流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常规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在生产线的每个工位段放置不同的生产物料,结合相关工艺工装,产品从生产线始端开始进入,经过每个工位段完成一系列的装配。如汽车内饰装配线,在装配线的每个可移动大滑板工装(或移动吊装工装)上设置一辆汽车,大滑板移动到相应工位段就在该工位段附近完成相关零件的装配;这样的生产装配流程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工位缺料时将影响流水线上每一辆车的生产;其次,当前段工位漏装物料时,工人需要前往该段工位取料,以补足装配。当物料较多时,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比如分类混淆、装配错误等),并且会占用过多车间空间,对物料的管理带来较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于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平推件,所述安装件固定地安装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并伸出所述安装件和所述传送带,所述车体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平推件的伸出部分与所述凸出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推件和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平推件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安装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平推件抵持的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平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车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料车的位置调整所述平推组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包括延伸部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挂钩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限位件及抵持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车体设置,且所述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挂钩部配合,以在所述限位件抵持于所述抵持件时固定所述挂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件包括转动杆和固定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抵持部,所述转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件包括转轴部和套设于所述转轴部上的限位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抵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成夹角,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料车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配合的楔形件。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导槽、第二升降导槽、受压件及止退件,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均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止退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转动连接,所述受压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导槽和所述第二升降导槽连接,且所述受压件与所述止退件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关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包括料车、平推机构及随行线。所述料车包括车轮、车体、第一牵引挂钩、第二牵引挂钩、随行牵引机构及牵引连接组件;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第一牵引挂钩和所述第二牵引挂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牵引挂钩能够与所述第二牵引挂钩配合,所述牵引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随行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能够与所述随行线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及平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送带及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且所述平推组件与所述车体配合,以带动所述料车运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有益效果是:   料车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推送至随行线;随行线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能够自动地将料车推出随行线,料车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进一步地,第一牵引挂钩和第二牵引挂钩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的第二牵引挂钩能够与后一个料车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运动。牵引连接组件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运动。随行牵引机构是用于与随行线配合的,以使料车与随行线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平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料车移动,平推机构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牵引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V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与楔形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料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V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牵引机构和牵引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平推机构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滑槽和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0-料车;110-车轮;120-车体;121-凸出部;130-第一牵引挂钩;131-延伸部;132-挂钩部;140-第二牵引挂钩;141-第一连接板;142-第二连接板;143-限位件;1431-转轴部;1432-限位部;144-抵持件;1441-转动杆;1442-抵持部;1443-第一连杆;1444-第二连杆;1445-转动件;1446-楔形件;150-随行牵引机构;151-安装板;152-导向块;160-牵引连接组件;161-第一升降导槽;162-第二升降导槽;163-受压件;164-止退件;200-平推机构;210-基座;211-导向滑轨;220-驱动组件;221-第一传动轮;222-第二传动轮;223-传送带;224-驱动电机;230-平推组件;231-安装件;2311-限位凸起;2312-滑槽;232-平推件;233-弹性件;240-传感器;250-缓冲器;300-随行线;310-传动轨道;320-传动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用于与自动化生产线配合,以实现生产线上物料的随行配送,改善现有生产装配流程中存在的工位缺料时将影响流水线上每一辆车的生产的问题,同时在当前段工位漏装物料时,工人无需前往该段工位取料,就能够补足装配。并能够对物料进行高效的管理,简化配送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包括料车100、平推机构200及随行线300;料车100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200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100推送至随行线300;随行线3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100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200能够自动地将料车100推出随行线300,料车100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   请参阅图1至图7,料车100包括车轮110、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第二牵引挂钩140、随行牵引机构150及牵引连接组件160;车轮110设置于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分别设置于车体120的两端,且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与第二牵引挂钩140配合,牵引连接组件16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能够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需要说明,外部驱动设备可以为AGV小车,也就是说,料车100在从仓库到平推机构200的位置能够通过AGV小车的带动其运动。在将料车100运送至平推机构200后,AGV小车脱离与料车100之间的连接并驶离。   可以理解,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100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与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100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运动。牵引连接组件160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是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的,以使料车100与随行线30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挂钩130包括延伸部131和挂钩部132,挂钩部132通过延伸部131与挂钩部132连接;第二牵引挂钩140包括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限位件143及抵持件144,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分别与车体120连接,限位件1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件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件144靠近车体120设置,且限位件143能够抵持于抵持件144,限位件143与挂钩部132配合,以在限位件143抵持于抵持件144时固定挂钩部132。   需要说明,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之间能够自动地进行配合,即当前一个料车100与后一个料车100相向运动时,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自动地卡入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内。延伸部131的作用是使挂钩部132向远离车体120的方向延伸,以保证相邻两个料车100配合时不会发生干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的作用均是用于与限位件143和抵持件144连接,并使连接的位置远离车体120的方向。限位件143在挂钩部132伸入的时候相对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以使限位件143能够穿过挂钩部132。当前一个料车10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运动时,限位件143随着前一个料车100的车体120同步运动,挂钩部132在回退的过程中再次与限位件143接触,并再次使限位件143相对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限位件143的另一端在转动微小角度后与抵持件144抵持,进而停止进一步地转动,此时挂钩部132依旧与限位件143配合,进而在前一个料车100运动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随着运动。   此外,还需要说明,抵持件144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的转动连接能够是抵持件144转动,进而解除抵持件144与限位件143之间的抵持,以使挂钩部132与限位件143脱离。   同时,还需要说明,抵持件144的转动可以由驱动设备进行驱动带动,也可以通过设置脱离机构使料车100运行至某一位置时,使抵持件144转动,进而抵持件144与限位件143解除抵持,限位件143与挂钩部132脱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持件144包括转动杆1441和固定地套设于转动杆1441上的抵持部1442,转动杆144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且抵持部1442位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限位部1432的一端与抵持件144抵持,限位部1432的另一端与挂钩部132配合。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3包括转轴部1431和套设于转轴部1431上的限位部1432,转轴部14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连接,且限位部1432位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限位部1432的一端与抵持部1442抵持,限位部1432的另一端与挂钩部132配合。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1441包括第一连杆1443、第二连杆1444及转动件1445,第一连杆1443与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转动连接,抵持部1442设置于第一连杆1443上,第一连杆1443与第二连杆1444连接成夹角,转动件1445与第二连杆1444远离第一连杆1443的一端连接,料车100还包括与转动件1445配合的楔形件1446。   需要说明,楔形件1446的较低一端基本与地面平齐,楔形件1446在与转动件1445配合时,转动件1445由楔形件1446较低一端开始沿楔形件1446运动并随着运动的进行转动件1445迫使转动杆1441和抵持部1442转动,进而使抵持部1442与限位部1432解除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连接组件160包括第一升降导槽161、第二升降导槽162、受压件163及止退件164,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均与车体120连接,止退件164的两端与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转动连接,受压件1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导槽161和第二升降导槽162连接,且受压件163与止退件164之间设置有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的空间。   可选地,受压件163位于空间内的壁面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料车100还包括随行牵引机构150,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还包括随行线300,随行牵引机构150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随行牵引机构150包括安装板151和导向块152,导向块152通过安装板151安装于车体120上,导向块152与安装板151转动连接(通过转轴等方式),且安装板151还凸出地设置有与随行线300配合的轴承。凸出部121分设置有连接杆,轴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且轴承的转动方向与连接杆的轴线垂直。   请参阅图9至图13,平推机构200包括基座210、驱动组件220及平推组件230;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传送带223及驱动电机224,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10上,传送带22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上,驱动电机224安装于基座210并与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传动连接;平推组件230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且平推组件230与车体12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需要说明,平推机构200的作用是推动料车100移动,平推机构200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长距离的气缸或液压缸成本较高,驱动电机224和同步带的方式成本较低)而采用驱动电机224与传送带223配合的方式实现料车100的平推。   可以理解,驱动电机224驱动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转动,并通过传送带223带动另一个转动。对于固定于传送带223上的平推组件230而言,其是随着传送带223移动的。平推组件230与料车100的车体120配合固定,以使料车100在平推组件230的作用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包括安装件231和平推件232,安装件231固定地安装于传送带223上,平推件232与安装件231连接并伸出安装件231和传送带223,车体120设置有凸出部121,平推件232的伸出部分与凸出部121配合。   需要说明,平推件232相对安装件231和传送带223伸出的部分可以是一直伸出的,也可以是在需要推动料车100时主动伸出的,比如通过驱动设备控制其伸出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配合,也可以是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触发后机械运动使该部分伸出。同样,对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可以触发控制器凸出,也可以机械式的触发,还可以是凸出部121始终凸出车体12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件232与安装件231可转动地连接,且安装件231设置有能够与平推件232抵持的限位凸起2311。当平推件232与车体120上的凸出部121配合时,平推件232的另一侧与限位凸起2311配合,以阻止平推件232进一步地转动,也能够保证平推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还包括弹性件233,弹性件233的两端分别与平推件232和安装件231连接,且限位凸起2311位于弹性件233的两端之间。弹性件233能够保证在平推件232与凸起部配合过程中的充分接触,并具有减震效果。   可选地,弹性件233为弹簧或者扭簧。   还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平推组件230为单向推送,也就是说,在工作时,平推组件230推动料车100前进,当平推组件230返回时可跨越料车100,即能够通过转动连接避免与在后一辆料车100产生接触进而防止后一辆料车100倒退。   此外,可选地,安装件231与传送带223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安装件231套设于传送带223并与传动带固定;或者,安装件231通过螺栓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或者,安装件231粘接于传送带223上,或者为上述三种情形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10还设置有导向滑轨211,安装件231设置有与导向滑轨211滑动配合的滑槽2312。导向滑轨211和滑槽2312的配合能够保证安装件231的滑动方向,也保证了滑动的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机构200还包括传感器240,传感器240安装于基座210并与驱动电机224电性连接,传感器240用于检测料车100的位置,驱动电机224用于根据料车100的位置调整平推组件230的位置。   可选地,传感器24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传感器240均匀间隔地设置于基座2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平推机构200还包括缓冲器250,缓冲器250设置于基座210上并位于传送带223的两端,缓冲件用于对料车100减震,尤其是对于当平推机构200停止驱动后,料车100自身的惯性运动。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随行线300是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的,随行线300上设置有传动轨道310和设置于传动轨道310内的传动链320,传动链320的运行速度与自动化生产线是一致的。随行线300的传动轮可与料车100的随行牵引机构150接触并配合,从而推动料车100进行单向前行。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每台料车100均在仓库完成备料,避免把待装配物料放在生产线上,从而提高了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备料料车100从离开仓库开始至空料车100进入仓库的过程均能够通过生产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介入,减小了配送人力成本,也提高了配送效率。每台配送料车100只与对应工位的产品进行同步,因此可进行多样化或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同时,每台配送料车100只对应一个工位,因此各工位之间的装配效率互不影响,并且也便于检查装配质量,防止漏装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的有益效果:料车100往返于物料仓库和自动化生产线之间,以将物料配送至指定的工位;平推机构200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自动把料车100推送至随行线300;随行线3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使每辆配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当配送料车100的物料消耗完毕,负责下线的平推机构200能够自动地将料车100推出随行线300,料车100回到仓库后进行下一次配送。进一步地,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配合指的是当有多台料车100同时进行配送时,前一个料车100的第二牵引挂钩140能够与后一个料车100的第一牵引机构配合固定,此时只需要驱动前一个料车100即可以同时带动后一个料车100运动。牵引连接组件160的作用是与外部驱动设备配合,以在外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是用于与随行线300配合的,以使料车100与随行线30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保证料车100与自动化生产线同步运行。平推机构200的作用是推动料车100移动,平推机构200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机的方式进行平推运动。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图未示),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地随行配送,减小配送人力成本并能够提高备料效率,方便生产管理,进一步地可进行多样化或者定制化的智能化生产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图未示)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自动化随行配送系统10包括料车100、平推机构200及随行线300。料车100包括车轮110、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第二牵引挂钩140、随行牵引机构150及牵引连接组件160;车轮110设置于车体120,第一牵引挂钩130和第二牵引挂钩140分别设置于车体120的两端,且第一牵引挂钩130能够与第二牵引挂钩140配合,牵引连接组件16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用于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以带动料车100运动,随行牵引机构150设置于车体120上并能够与随行线30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平推机构200包括基座210、驱动组件220及平推组件230;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传送带223及驱动电机224,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10上,传送带22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221和第二传动轮222上,驱动电机224安装于基座210并与第一传动轮221或者第二传动轮222传动连接;平推组件230与传送带223固定连接,且平推组件230与车体120配合,以带动料车100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
大学仕 2019-11-20 13:31 832浏览
申请号:CN201720701119.0 申请日: 2017-06-16 公开(公告)号:CN207057890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发明人:吴贻波;章玲;范先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爱力特家电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城东工业园上海南路857号     1.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包括工作台(1)和焊枪安装座(1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右侧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右侧前部下侧安装有控制箱(6),所述支架(2)的上端中部设有移动座滑接凹槽(3),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3)的两侧下部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3)的内部滑接有移动座(8),所述移动座(8)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一滑接板(9),所述第一滑接板(9)滑接于第一滑槽(4)的内部,所述支架(2)的右侧前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支架(2)设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贯穿螺接于移动座(8)的内部,所述移动座(8)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左侧连接有立柱(14),所述立柱(14)的内腔左侧设有第二滑槽(15),所述焊枪安装座(16)的右侧设有第二滑接板(18),所述焊枪安装座(16)的下端左侧安装有焊枪(17),所述第二滑接板(18)滑接于第二滑槽(15),所述支撑板(11)的上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设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左端伸入至立柱(14)的内部连接有齿轮(19),所述齿轮(19)与第二滑接板(18)的侧边啮合,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和第二伺服电机(12)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6)的两侧边中部设有散热网罩(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与移动座(8)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且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与移动座(8)的上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与支架(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的表面涂有防锈油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枪安装座(16)与第二滑接板(1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枪安装座(16)的右端连接于第二滑接板(18)的左侧中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   背景技术  轧制线采用的板料大多是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现在此类结构的焊接技术一般为手工焊接,对金属板带进行点焊定位之后,进行长焊缝的手工焊接,这种焊接方法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稳定,焊接效率低,而且基本不能满足内焊的要求,为此,我们推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包括工作台和焊枪安装座,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右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右侧前部下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支架的上端中部设有移动座滑接凹槽,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的两侧下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的内部滑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一滑接板,所述第一滑接板滑接于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支架的右侧前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架设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螺接于移动座的内部,所述移动座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腔左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焊枪安装座的右侧设有第二滑接板,所述焊枪安装座的下端左侧安装有焊枪,所述第二滑接板滑接于第二滑槽,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端伸入至立柱的内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第二滑接板的侧边啮合,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两侧边中部设有散热网罩。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移动座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且支撑板的上端面与移动座的上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与支架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表面涂有防锈油层。    优选的,所述焊枪安装座与第二滑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枪安装座的右端连接于第二滑接板的左侧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移动座可在移动座滑接凹槽内部左右移动,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轴和齿轮转动,齿轮与滑接板的侧边啮合,使得滑接板在立柱的内部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焊枪安装座和焊枪可实现上下移动与左右移动,便于焊接,焊接效率高,质量好,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架、3移动座滑接凹槽、4第一滑槽、5第一伺服电机、6控制箱、7散热网罩、8移动座、9第一滑接板、10丝杆、11支撑板、12第二伺服电机、13转轴、14立柱、15第二滑槽、16焊枪安装座、17焊枪、18第二滑接板、1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焊接机构,包括工作台1和焊枪安装座16,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右侧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右侧前部下侧安装有控制箱6,所述支架2的上端中部设有移动座滑接凹槽3,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3的两侧下部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移动座滑接凹槽3的内部滑接有移动座8,所述移动座8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一滑接板9,所述第一滑接板9滑接于第一滑槽4的内部,所述支架2的右侧前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支架2设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贯穿螺接于移动座8的内部,所述移动座8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左侧连接有立柱14,所述立柱14的内腔左侧设有第二滑槽15,所述焊枪安装座16的右侧设有第二滑接板18,所述焊枪安装座16的下端左侧安装有焊枪17,所述第二滑接板18滑接于第二滑槽15,所述支撑板11的上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设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左端伸入至立柱14的内部连接有齿轮19,所述齿轮19与第二滑接板18的侧边啮合,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和第二伺服电机12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箱6。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6的两侧边中部设有散热网罩7,通过散热网罩7的设置,为控制箱6散热的同时,还可起到防尘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11与移动座8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且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与移动座8的上端面平齐,通过支撑板11与移动座8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且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与移动座8的上端面平齐的设置,使得支撑板11与移动座8的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1与支架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工作台1与支架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的设置,使得工作台1与支架2的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10的表面涂有防锈油层,通过防锈油层的设置,起到防止丝杆10表面生锈的作用,使得丝杆10转动对移动座8的传动平顺。    进一步的,所述焊枪安装座16与第二滑接板1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枪安装座16的右端连接于第二滑接板18的左侧中部,通过焊枪安装座16与第二滑接板1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枪安装座16的右端连接于第二滑接板18的左侧中部的设置,使得焊枪安装座16与第二滑接板18的连接牢固。    具体的,使用时,第一伺服电机5带动丝杆10转动,使得移动座8可在移动座滑接凹槽3内部左右移动,第二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转轴13和齿轮19转动,齿轮19与第二滑接板18的侧边啮合,使得第二滑接板18在立柱14的内部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焊枪安装座16和焊枪17可实现上下移动与左右移动,便于焊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
大学仕 2019-11-13 11:19 657浏览
申请号:CN201821025184.7 申请日: 2018-06-29 公开(公告)号:CN208575374U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发明人:李辉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壹品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叶剑 申请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平南东升村30号厂房C栋第一层     1.一种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线治具、检料传送带、通电测试装置、插头起拔器、超声波焊接装置、丝杆传送组件以及无障碍通过组件;所述带线治具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上并用于放置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带线治具的插口用于插设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的插头;所述通电测试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侧方,用于对所述带线治具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所述插头起拔器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侧方并位于所述通电测试装置以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用于起拔插设于所述带线治具的插口上的插头;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邻近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用于焊接处理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丝杆传送组件分别邻近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以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设置,所述丝杆传送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所述丝杆传送组件还用于将完成焊接并位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中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所述无障碍通过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用于使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在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入料端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无障碍地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插头起拔器以及所述丝杆传送组件之间,所述夹取装置用于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夹取支架、水平夹取气缸、竖直夹取气缸以及夹取夹具,所述夹取支架用于固定于外部,所述水平夹取气缸与所述夹取支架连接,所述竖直夹取气缸与所述水平夹取气缸连接,所述夹取夹具与所述竖直夹取气缸连接,所述夹取夹具用于受控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盆,所述收集盆邻近所述夹取夹具设置,用于收集来自所述夹取夹具的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夹具包括两出料夹爪,两所述出料夹爪相对设置,两所述出料夹爪用于受控共同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夹具还包括两夹子胶垫,每一所述夹子胶垫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出料夹爪上,且两所述夹子胶垫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线治具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上并相连接的产品放置件以及测试件,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件上,所述测试件具有插口,所述充电线的插头插入所述插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测试装置包括按压治具、第一测试治具以及第二测试治具,所述按压治具用于在通电测试前按压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第一测试治具用于与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治具用于与所述测试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试治具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治具形成有测试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治具具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为软性材料制成的块状物,所述按压头用于在按压时与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膜装置,所述卷膜装置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连接,所述卷膜装置用于对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表面覆膜处理,以使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隔着保护膜焊接处理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焊接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焊接生产作业的设备在市场上满目玲琅。焊接生产作业是利用成熟的超声波焊接原理将产品的两个零部件焊接组装在一起,形成牢固稳定的整体。    然而,现有的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往往只能处理外形结构单一的产品,当产品带有线束时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代替,严重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    一种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包括:带线治具、检料传送带、通电测试装置、插头起拔器、超声波焊接装置、丝杆传送组件以及无障碍通过组件;所述带线治具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上并放置有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的插头插设于所述带线治具的插口上;所述通电测试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侧方,用于对所述带线治具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所述插头起拔器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侧方并位于所述通电测试装置以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用于起拔插设于所述带线治具的插口上的插头;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邻近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用于焊接处理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丝杆传送组件分别邻近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以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设置,所述丝杆传送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所述丝杆传送组件还用于将完成焊接并位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中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所述无障碍通过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用于使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在所述检料传送带的入料端及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之间无障碍地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插头起拔器以及所述丝杆传送组件之间,所述夹取装置用于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夹取支架、水平夹取气缸、竖直夹取气缸以及夹取夹具,所述夹取支架用于固定于外部,所述水平夹取气缸与所述夹取支架连接,所述竖直夹取气缸与所述水平夹取气缸连接,所述夹取夹具与所述竖直夹取气缸连接,所述夹取夹具用于受控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集盆,所述收集盆邻近所述夹取夹具设置,用于收集来自所述夹取夹具的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取夹具包括两出料夹爪,两所述出料夹爪相对设置,两所述出料夹爪用于受控共同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取夹具还包括两夹子胶垫,每一所述夹子胶垫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出料夹爪上,且两所述夹子胶垫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线治具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料传送带上并相连接的产品放置件以及测试件,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件上,所述测试件具有插口,所述充电线的插头插入所述插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电测试装置包括按压治具、第一测试治具以及第二测试治具,所述按压治具用于在通电测试前按压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所述第一测试治具用于与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治具用于与所述测试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试治具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治具形成有测试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治具具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为软性材料制成的块状物,所述按压头用于在按压时与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卷膜装置,所述卷膜装置与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连接,所述卷膜装置用于对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表面覆膜处理,以使所述超声波焊接装置隔着保护膜焊接处理所述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上述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通过带线治具用于焊接承载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即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具有充电线;通过通电测试装置用于配合该带线治具对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可以在经过插头起拔器后被取出,使得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的都是良品,进而提高了焊接效率;通过无障碍通过组件用于使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能顺利地从检料传送带的出料端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而不发生卡线障碍,使得带充电线产品亦能经自动化生产线而被焊接处理,从而提高了带线产品的自动化超声波焊接作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10包括:带线治具100、检料传送带200、通电测试装置300、插头起拔器400、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丝杆传送组件600以及无障碍通过组件700。    带线治具1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上并放置有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的插头插设于带线治具100的插口上。也就是说,带线治具设置于检料传送带上并用于放置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带线治具的插口用于插设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的插头。    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由检料传送带200的入料端放置在带线治具100上,随着检料传送带200的工作运行,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被依次送往通电测试装置300以及插头起拔器400,并在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被丝杆传送组件600取出送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    通电测试装置3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侧方,用于对带线治具100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    插头起拔器4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侧方并位于通电测试装置300以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用于起拔插设于带线治具100的插口上的插头。    超声波焊接装置500邻近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设置,用于焊接处理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    丝杆传送组件600分别邻近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以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设置,丝杆传送组件600用于将位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丝杆传送组件600还用于将完成焊接并位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中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    无障碍通过组件7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用于使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在检料传送带200的入料端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无障碍地通过。    上述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10,通过带线治具100用于焊接承载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即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具有充电线。通过通电测试装置300用于配合该带线治具100对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可以在经过插头起拔器400后被取出,使得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的都是良品,进而提高了焊接效率。通过无障碍通过组件700用于使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能顺利地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而不发生卡线障碍,使得带充电线产品亦能经自动化生产线而被焊接处理,从而提高了带线产品的自动化超声波焊接作业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带线治具100包括产品放置件110以及测试件120,产品放置件110以及测试件120相连接。产品放置件110以及测试件120均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上。进一步地,带线治具100还包括连接板130,产品放置件110以及测试件120分别设置于连接板130的两侧,连接板13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上。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放置于产品放置件110上。测试件120具有插口121,充电线(图未示)的插头91插入插口12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钟,带线治具100放置有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包括产品本体92及与产品本体92连接的充电线(图未示),充电线(图未示)设有插头91,插头91插设于带线治具100的插口121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表示方便,图3所示实施例中省略了充电线,该充电线连接在插头91与产品本体92之间。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带线治具100可用于带有充电线的产品,以实现超声波自动化焊接。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更换带线治具100而实现其他产品的超声波自动化焊接。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一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设置有超声波安装柜80,检料传送带200和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分别安装固定在超声波安装柜80上。带线治具1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上,带线治具100在检料传送带200的带动下沿检料传送带200的运输方向朝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循环运动。可以理解,为完成批量化超声波自动化焊接作业,带线治具10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带线治具100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检料传送带200上。检料传送带200在电机的驱动下循环运转,这样可以循环不断地从检料传送带200向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输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90,从而完成批量化超声波自动化焊接作业。    请再次参阅图1、图4和图5,一实施例中,通电测试装置300包括按压治具310、第一测试治具320以及第二测试治具330,按压治具310用于在通电测试前按压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第一测试治具320用于与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电性连接。第二测试治具330用于与测试件120电性连接。第一测试治具320以及第二测试治具330形成有测试回路。本实施例中,按压治具310在通电测试前按压产品本体92,第一测试治具320与产品本体92电性连接,第二测试治具330与测试件120电性连接,第一测试治具320以及第二测试治具330形成有测试回路,该测试回路用于根据测试程序测量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是否为良品;例如当第一测试治具320以及第二测试治具330形成的测试回路为通路时,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为良品,否则为次品。    进一步地,第一测试治具320与产品本体92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一测试治具320设置有第一测试气缸321和第一测试顶针对322,第一测试顶针对322在第一测试气缸321的推动作用下推入放置件110内并与产品本体92的针脚对抵接并分别实现正负电极的电性连接。同理,第二测试治具330与测试件120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二测试治具330设置有第二测试气缸331和第二测试顶针对332,第二测试顶针对332在第二测试气缸331的推动作用下与测试件120的测试引脚121抵接并分别实现正负电极的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由于产品本体92是靠重力放置在产品放置件110上的,第一测试治具320的第一测试顶针对322与产品本体92的针脚对抵接时有可能顶偏产品本体92,即可能使产品本体92离开产品放置件110,为此,按压治具310在通电测试前按压产品本体92,可以使得产品本体92稳定地固定在产品放置件110上,这样可以使得整个通电测试过程保持产品本体92稳定在放置在产品放置件110上,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并且便于后续焊接处理该产品本体92。    为防止压花损坏产品本体92,进一步地,按压治具310设置有按压头311,按压头311为软性材料制成的块状物,按压头311用于在按压时与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抵接,具体地,按压头311用于在按压时与产品本体92抵接。一实施例中,按压头311为硅胶块或者软性橡胶块。这样可以通过软性材料制成的按压头311按压产品本体92,从而防止压花或者损坏产品本体92。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一实施例中,插头起拔器40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侧方。插头起拔器400包括起拔气缸410以及起拔头420,拔气缸410固定在检料传送带200的侧边。起拔气缸410与起拔头420连接,起拔头420插入测试件120中,在起拔气缸410的带动下,起拔头420将测试件120竖直抬升,使得插设于测试件120的插口121上的插头91从插口121脱落,从而完成起拔插头91的过程。可以理解,测试件120中设置有弹簧,该弹簧使得起拔头420将测试件120竖直抬升后,当起拔头420离开后,测试件120可恢复原位,这样可以使得带线治具100继续为下一轮的产品测试做准备。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图5和图7,一实施例中,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固定于超声波安装柜80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包括超声波支架510、超声波焊接本体520、焊接治具530以及承接治具540,超声波支架510固定于超声波安装柜80上,超声波焊接本体520、焊接治具530以及承接治具540分别固定在超声波支架510上。其中,焊接治具530邻近检料传送带200,承接治具540邻近焊接治具530。焊接治具530以及承接治具540的结构与产品放置件110的结构相同,均用于放置产品本体92。超声波焊接本体520的焊接头521位于焊接治具530的上方。超声波焊接时,焊接头521下移与产品本体92抵接后,利用超声波焊原理将产品本体92的上下盖体焊接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检料传送带200、焊接治具530以及承接治具540依次相邻设置,在丝杆传送组件600的作用下,从检料传送带200取出产品本体92,产品本体92在焊接治具530经过超声波焊接后,从焊接治具530被取出并放置在承接治具540上,再从承接治具540取出至外部回收打包处理或取出进入下一镭射打标处理装置中进行下一步处理。这样,方便快速的完成产品的焊接处理。    进一步的,为保护产品本体92的外表面免受损伤,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7和图8,一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包括卷膜装置550,卷膜装置550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连接,卷膜装置550用于对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表面覆膜处理,即卷膜装置550用于在超声波焊接装置500焊接处理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前对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覆膜处理,以使超声波焊接装置500隔着保护膜焊接处理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具体的,卷膜装置550包括出膜机551、出膜辊552、收膜辊553以及收膜机554,出膜机551和收膜机554设置于超声波焊接本体520的两侧,出膜辊552和收膜辊553分别邻近焊接头521,出膜机551内设置有保护膜卷(图未示),保护膜卷的保护膜从出膜机551扯出后依次沿出膜辊552、焊接头521以及收膜辊553送入收膜机554。超声波焊接时,焊接头521下压时带动保护膜卷下压,保护膜对产品本体92进行表面覆膜处理,即保护膜盖在产品本体92的表面上,使得焊接头521隔着保护膜对产品本体92进行超声焊接,从而保护产品本体92的外表面免受损伤。可以理解,整个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在同一个控制器下集中同一控制运行,故可控制焊接头521每一次下压时,收膜机554工作将焊接头521下方的已使用的保护膜更换为未使用的保护膜,从而确保实质上保护产品本体92的外表面免受损伤。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7和图9,一实施例中,丝杆传送组件600分别邻近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以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设置,丝杆传送组件600用于将位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丝杆传送组件600还用于将完成焊接并位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中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具体的,丝杆传送组件600包括第一丝杆组件610、第二丝杆组件620、第三丝杆组件630以及丝杆动力装置640,丝杆动力装置640固定在超声波安装柜80上。第一丝杆组件610、第二丝杆组件620、第三丝杆组件630分别与丝杆动力装置640连接,丝杆动力装置640统一控制第一丝杆组件610、第二丝杆组件620、第三丝杆组件630运行,使得第一丝杆组件610、第二丝杆组件620、第三丝杆组件630同步地从检料传送带200取出产品本体92、从焊接治具530取出产品本体92以及从承接治具540取出产品本体92。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7、图9和图10,一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包括夹取装置650,夹取装置650设置于插头起拔器400以及丝杆传送组件600之间,夹取装置650用于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本实施例中,夹取装置650固定在检料传送带200的侧方。进一步地,夹取装置650包括夹取支架651、水平夹取气缸652、竖直夹取气缸653以及夹取夹具654,夹取支架651用于固定于外部,如固定于检料传送带200的侧边。水平夹取气缸652与夹取支架651连接,竖直夹取气缸653与水平夹取气缸652连接,夹取夹具654与竖直夹取气缸653连接,夹取夹具654用于受控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具体的,水平夹取气缸652可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竖直夹取气缸653可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即水平夹取气缸652和竖直夹取气缸653形成一个类似坐标轴的运动路劲,使得夹取夹具654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这样,夹取夹具654将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及时取出,使其不会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在节省焊接资源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焊接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夹取夹具包括两出料夹爪,两出料夹爪相对设置,两出料夹爪用于受控共同取出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一步地,夹取夹具还包括两夹子胶垫,每一夹子胶垫对应设置于一出料夹爪上,且两夹子胶垫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在两出料夹爪设置胶垫,可以避免对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外表面造成损伤,使其可在进一步修复后重新投入生产线。    为便于统一收集放置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一步地,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包括收集盆,收集盆邻近夹取夹具设置,用于收集来自夹取夹具的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这样,在收集盆的统一收集处理下,可以在收集盆装满后再行统一处理,提高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图9、图10及图11,一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包括:出料治具810、出料传送带820以及打标装置830,丝杆传送组件600分别邻近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以及超声波焊接装置500设置,丝杆传送组件600用于将位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丝杆传送组件600还用于将完成焊接并位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中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取出并放入位于出料传送带820的入料端的出料治具810上。打标装置83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侧方,用于对放置于出料治具810上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镭射打标处理。无障碍通过组件700用于使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在检料传送带200的入料端及出料传送带820的出料端之间无障碍地通过,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出料传送带820的入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以及出料传送带820的侧边分别设置有无障碍通过组件700。    这样,通过带线治具100用于焊接承载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即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具有充电线。通过通电测试装置300用于配合该带线治具100对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通电测试,经通电测试为不良品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可以在经过插头起拔器400后被取出,使得进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的都是良品,进而提高了焊接效率。通过打标装置830用于对放置于出料治具810上的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进行镭射激光打标处理,从而完成在同一生产线上一并完成焊接和打标作业。通过无障碍通过组件700用于使该待处理的带充电线产品的充电线能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至出料传送带820的出料端之间无障碍地通过而不发生卡线障碍,使得带充电线产品亦能经自动化生产线而被焊接处理,从而提高了带线产品的自动化超声波焊接打标作业的生产效率。    出料治具810设置于出料传送带820上。出料治具810的结构类似带线治具100,其差别在于出料治具810只包括带线治具100的产品放置件110的结构。出料传送带820的结构类似于检料传送带200。本实施例中,带线超声波自动化焊接设备还设置有镭射安装柜70,出料传送带820以及打标装置830均安装固定于镭射安装柜70上。镭射安装柜70与超声波安装柜80相邻设置。这样,在丝杆传送组件600的作用下,同步地从检料传送带200取出产品本体92、从焊接治具530取出产品本体92以及从承接治具540取出产品本体92,即同步将产品本体92从检料传送带200取出放入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并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取出放入出料传送带820上的出料治具810中。    为避免从测试件120脱落的充电线(图未示)卡在生产线上而影响产品的焊接处理,一实施例中,无障碍通过组件700包括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以及第三无障碍通过件730。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设置于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设置于出料传送带820的入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第三无障碍通过件730设置于出料传送带820的侧边。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和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均为板状结构。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和和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均固定在超声波安装柜80上。进一步地,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一端固定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另一端邻近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进一步地,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一端固定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另一端邻近第三无障碍通过件730的端部。进一步地,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以及第三无障碍通过件730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通过第一无障碍通过件710、第二无障碍通过件720以及第三无障碍通过件730可以使得带充电线产品90可以顺利地在检料传送带200的出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出料传送带820的入料端与超声波焊接装置500之间以及出料传送带820的侧边移动而不被卡住,从而提高了焊接处理的效率以及镭射打标处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从垃圾场走出来的机器人焊接跟踪系统,电镀线自动化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大师
大学仕 2018-04-12 15:14 1174浏览
【编者按】一人一城一产业,这不是电影《我是传奇》的桥段,而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今天大学仕访问的这位怪才可有点这种意思了。一个人镇守着他的世外桃源,他是垃圾场大王,他是技术工作者,他是机器人达人,他是黄勇刚。大学仕:黄勇刚你好,很荣幸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这一行,您可以算是个传奇人物了。黄勇刚:不敢当不敢当~鄙人虽挂名厂长,其实也只是一个垃圾厂大王。因为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闲时就把些破铜烂铁收拾收拾,发挥点预热罢了。也算是小时候的兴趣吧,一直喜欢动手类的工作。涉足工业机器人,那都是后来的事儿了,光是试试看的心态,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能顺利解决这类的问题。大学仕:您过谦了,果然不凡之人必有不凡之处。那您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下工业机器人吗?黄勇刚:工业机器人其实就是解放人的双手,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这里有个误区,有人会认为机器人的问世会使大批工人失业,其实不是这样。研发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仅不会造成人员失业,反而又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研究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协同工作方法,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与生产柔化性,降低资源消耗,解放工人繁重体力劳动和重复性工作。大学仕:这应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了,机器人焊接跟踪系统有着如此光明的市场前景,但国内机器人焊接跟踪系统企业却举步维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黄勇刚:这个确实是眼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基于国外技术垄断,很多先进技术还被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巨头牢牢攥着。再有就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变化过快,企业过分追求当前需求,对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前瞻性较差。往往都是企业相应过于缓慢,始终被国外同行先人一步。其实咱们的技术还是具备的,不光我在垃圾场瞎捯饬,很多高校还有研发机构都具备这类的技术,只是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没法见面罢了。大学仕:看来这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与技术的对接啊,不然真的会错过很多机会。黄勇刚:是的,这种擦肩而过,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专家都是很大的遗憾。现在回头想想,如果不是运气好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对接机会,我可能还在垃圾场里拆自行车呢。说实话,我也试过别人家的威客,基本上都被各种所谓的技术大牛企业给垄断了,个人根本找不到机会。还好最后还是找到了酒,就是巷子有点深。大学仕:没想到黄师傅也颇有文人风范。职能所在,义不容辞,让企业没有技术难题,我们也只是做了份内的事情。不妨谈谈您对我们平台的看法。黄勇刚:这是求点赞吗,哈哈~客套话我就不多讲了,只说体验吧。对接速度确实没的说,上午投标,下午就对接,第二天谈妥了就跟企业签字合作了。客服很热情,也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当然了,也能看得出贵平台也在发展阶段,有的分类还不算完善,覆盖面还可以再广一些的。企业出资源,我作为实干家出技术,各取所需,合作共赢。这种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我这也算先驱的一份子了吧哈哈。大学仕:说的太好了,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您的期盼正是咱们大学仕的初衷。相信这也是国内千千万万技术工作者共同的心声。黄勇刚:是的,我个人的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特别希望更多的技术人能够加入到技术众包的行业中来,最大化提升个人的价值的同时,也给咱们的中国智造吹响了集结号。也在这做个动员吧,民间的高手们,棋盘已经摆好,该轮到你们露一手了。大学仕制造技术众包平台以互联网众包为创新模式,面向制造业全行业类目,专注于解决企业制造技术、生产技术难题的互联网服务。
免费咨询
扫一扫关注大学仕公众号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