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锐 截止4月27日,珠三角重点城市中,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已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广州、珠海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同比下降约20%,而东莞同比下降17.9%,深圳同比下降13.7%。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广东3月份的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反弹。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当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大幅增长135.1%。
这是粤企2月份迅速复工后的成绩。但整个一季度来看,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依然同比下降15.1%。这个降幅超过了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的幅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
具体来看,4月23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73.21亿元、工业增加值814.3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2%和19.6%,降幅比1-2月分别收窄2.9个和2.2个百分点。
广州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下降24.4%。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35.6%;电子产品制造业、石化制造业分别下降11.8%、10.2%。
同时,与防疫相关的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较快增长,医用口罩、口罩产量分别增长3.0倍和4.6倍,熟肉制品、速冻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9.2%、31.7%和13.0%。
4月2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7%,比1-2月收窄4.8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9.5%和10.2%。
4月2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1.83亿元,同比下降17.9%,降幅比1-2月收窄6.5个百分点。
在东莞,内资企业增加值453.6亿元,下降1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5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99.72亿元,下降18.3%;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08.45亿元,下降17.2%。东莞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527.85亿元,下降17.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266.74亿元,下降17.1%。
与广州情况相似,一季度防疫物资生产加快,全市规上企业共生产口罩1.84亿个,同比增长459%。在医药制造业行业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41.4%、43.1%。
4月23日,珠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97.25亿元,同比下降20.7%。
珠海七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2.55亿元,同比下降21.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7.3%。其中,电子信息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19亿元,同比下降16.8%;家电电气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同比下降38.0%;精密机械制造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46亿元,同比下降21.4%;生物医药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2.5%。
广东省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0858家,实现利润总额89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 5.6%。从全国及主要沿海省市看,广东利润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3.3%)高8.9个百分点,分别比上海、山东、江苏、浙江高19.8个、14.5个、11.0个、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