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方朝春
中国的两大化工巨头合并重组可期。哪些概念股将受益?
据观察经济报8月5日报道,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两大巨头合并初现端倪。但是,由于牵涉业务协同等多方考量,二者一旦真的合并,未来如何细究整合流程及整合目标,依旧是尚待研究的事宜。
该消息称,有一个方案正在讨论中,即是中国化工、中化集团及一家第三方出资方,参投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第一层SPV(特殊目的载体)的资本金,这部分资本金规模大致为150亿美元。
事实上,为了构建更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化工已经动作频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中国化工以交易总额超400亿美元并购先正达,今年6月刚刚完成对先正达要约的第二次交割。这项创下中国海外并购记录的超级并购,为中国化工打通完整农药产业链打下基础。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亦认为,如果这两家未来真的合并,业务层面能够上下游结合,产业链更加完整,将有利于形成相较于现在更稳定的交易关系。
实际上,随着时间表划定和辅助政策出台,央企改革落地加速。除去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其他包括重型装备制造、煤电等领域的央企兼并重组也在稳步推进中。
从时间表划定来看,下半年将是政策的密集“落地窗口期”。随着“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陆续出台,本轮国改政策框架基本搭建完成,今年央企改革重心明确为“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其中混改试点和央企兼并重组分别明确时间表,正从顶层设计阶段加快迈入微观实施阶段。
根据4月中旬发改委表述,目前第一批6家试点央企集团中东航的混改试点方案已经推出,中国联通正在停牌筹划混改事项;第二批预计年内将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三批遴选工作已着手启动。
同时,根据6月初国资委表述,下一步央企将沿三大路径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争取年内调整到百家以内。
分析人士认为,央企改革对于国企改革具备较强的示范效用,在政策面时间表划定和辅助政策出台、国企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双重推动力下,下半年央企改革有望率先提速。而当下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低迷之际,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两家合并,则能减少同业竞争,优势互补,进而可以打造成为更大、更强的化工企业。
受益股:风神股份(600469)、英特集团(000411)、中化国际(600500)、中化化肥(00297)、沈阳化工(0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