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是雇主
我是服务商
找项目
成交大厅 --> 移动端 玩转大学仕
大学仕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客服协助
加客服免费发需求
联系客服咨询项目
客服电话1
13016879065
客服电话2
400-828-5522
电话咨询客服
投诉电话
18168813292
投诉热线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入驻申请
*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
*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提交申请
激活店铺

只需2步,轻松拥有您的专属企业店铺

店铺信息

完善店铺信息,让雇主更加了解你

去完成
企业认证

完成实名认证,让雇主更加信任你

去完成
邀请你加入大学仕联盟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
农林牧渔相关的资讯
共找到 13 个符合条件的资讯
水产业: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和其处理方法
大学仕 2020-01-14 15:58 2731浏览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存在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的大规模排放导致局部海区N、P含量进一步升高,成为赤潮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水质污染反过来也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下文将分享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组成和治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方法。 1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处理也较为容易,有些养殖废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学处理,而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即可满足排放要求。 1.1有机物       水环境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易造成水质恶化,在有机物分解时将会极大的消耗溶解氧。水产养殖废水有机物主要来自未被鱼虾蟹等利用的残饵和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 1.2氮       氨氮:当水体中TN的浓度超过0.5mg/L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水体中的氨氮包括非离子氨氮(NH3-N)和离子氨氮(NH4+-N),其中NH3-N的毒性很强,其浓度在0.02-0.05mg/L之间时,就会使水产品降低免疫力,导致水产品疾病甚至死亡。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水产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积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质。      硝态氮:硝态氮主要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较小,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因为亚硝酸盐会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不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氧气不能正常运输,造成缺氧。      亚硝酸盐是硝化菌分解氨化养殖水体中的饵料和粪便转化而成,是养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      硝酸盐是含氮有机物经过无机化作用的最终阶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可以氧化成硝酸盐,在无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 1.3磷       饲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养殖水产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约17.4%,绝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导致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磷是鱼类的鱼鳞和骨骼的的必须的营养成分。 1.4总悬浮颗粒物       TSS包括直径在1~100μm之间的悬浮于水体中的非沉淀悬浮物和直径大于100μm的悬浮物可沉淀。TSS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导致鱼类生长速度缓慢甚至死亡。总悬浮颗粒物(TSS)也来自于残饵和水产品的排泄物。 2水产养殖废水理化处理法 2.1物理法       在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处理中,最常用的为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技术,两者都用于废水的初步处理。       机械过滤原理是阻隔吸附,属于最基本的污水处理法。养殖废水中的残饵和水产品排泄物,大部分以悬浮颗粒物形式存在,采用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是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在养殖废水处理中,机械过滤器过滤效果较好,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过滤器;砂滤池也能较好地将大颗粒的养殖残饵和粪便去除,经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类养殖场。但机械过滤对COD、BOD、N和P的去除效果不佳。       泡沫分离技术也经常被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初步处理,向被养殖废水中通入空气后,形成微小气泡。废水中的具有表面活性的部分污染物就会被微小气泡吸附,随气泡一起上浮形成泡沫。对泡沫进行分离,即可去除该部分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由于泡沫分离技术在去除了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同时,也为养殖水体提供了必需的溶解氧,有效地维护了养殖水体的水环境,促进养殖水产品的成长发育。 2.2化学法       用于养殖废水处理的化学法通常为化学氧化,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液氯等。氧化剂具有氧化分解难生物降解溶解态有机物的作用,是养殖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手段。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原理是,在水中分解的中间物质经基自由基(-OH),可以分解那生物降解且难以被一般氧化剂氧化的溶解态有机物。用臭氧处理废水,既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加养殖水体的氧含量,又能够快速消灭细菌、病毒和氨等有毒有害成分,从而达到净化养殖废水,改善养殖水体的目的。据相关资料记载,臭氧在鱼虾养殖废水处理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日本伊腾慎悟用臭氧处理海水,研究发现海水中99.9%各种细菌可被臭氧消除[1]。在1994-1995年间,Jack进行过13次臭氧水处理试验,当臭氧投放量达到0.59mg/L,灭菌率可达99.12%;此外,臭氧能快速降低养殖废水的COD,增加溶解氧含量,并且可大大降低水中NH3-N和亚硝态氮浓度,但所消耗的臭氧量也相对较大。       总体而言,化学氧化虽然具有处理效率很高的优点,但需要特定仪器设备,费用高,而且过量的试剂,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目前,臭氧氧化技术已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日本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的循环水处理。 2.3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絮凝剂,再经过沉淀,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及无机物。       近些年,许多研究者对臭氧氧化与膜的结合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Zhu等人发现在陶瓷微滤膜之前使用臭氧进行初级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而且对缓解膜污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Schlichter等人将臭氧与地表水混合后通入膜组件,能够提高有机物的降解率,并同样缓解了膜污染;Choi等人通过一个膜与臭氧结合的中试研究,证明在臭氧存在的条件下,膜的通量会保持在一个稳定值,并且能够很好的降解污染物质。将膜分离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相耦合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不仅能够利用膜截留来浓缩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可以用高级氧化技术中的氧化剂来降解膜截留的污染物质。如此一来,这种耦合技术在一方面解决了膜分离中浓缩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和缓解膜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级氧化技术中氧化剂与污染物接触的几率,提高了其氧化基团的利用效率[2]。该技术目前有诸多学者正在研究实验,是未来污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3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法       相比于物理法对BOD、N、P去除效率效率低,化学法费用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以生物为核心的技术,既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污染物,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及其它污水治理中。       采用生物法处理养殖废水,主要是利用藻类、微生物等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和N、P进行吸收降解。 3.1生物法 3.1.1藻类治理法 (1)大型海藻对养殖废水的治理       大型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水中的有机物、N、P等营养物质,同时向水中释放氧气,其具有生命周期长、生长快的特点,是海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福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沿海进行的龙须菜栽培试验表明,龙须菜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增重20-800倍。杨宇峰对江蓠组织N、P的含量分析,发现江蓠含0.25%的N和0.03%的P,即每养殖收割1吨江蓠,相当于从水体转移出2.5kg的N和0.03kg的P。由此表明,大型海藻减轻水体营养负荷的效果非常明显[3]。 (2)微藻对养殖废水的治理      微藻由于都要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盐,对养殖废水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微藻在污水处理效果研宄已有报道。      吴沛儒曾对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废水中N、P的可行性作了研究,通过实验进行培养分析,微藻适用于处理水产养殖中的N、P[4]。王黎颖曾就微藻对红鳍东方飩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如何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球藻、螺旋藻和杜氏盐藻对红鳍东方飩养殖废水都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小球藻的净化效果最好[5]。 3.1.2微生物治理法       养殖废水中的氮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有机氮、NH3-N和NOx-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几种形式的氮可以相互转化的。主要转化顺序为:氨化作用→吸收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异养微生物通过氨化作用,将氨基酸等有机氮转化为NH3-N,硝化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将NH3-N转化为NOx--N,在缺氧的状态下,NOx-N又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不溶于水的N2溢出水面,从而达到了脱氮的目的。      生物除磷是主要是依靠聚磷菌(PAOs)来完成。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低分子脂肪酸(VFAs)合成体内的高聚能贮存物聚B-羟基丁酸(PHB),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或缺氧的环境下,聚磷菌分解体内的PHB,摄取废水中的磷酸盐形成聚磷酸盐,最终通过排泥的方式实现除磷。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微生物对废水中N、P的治理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对于养殖废水,其污染物主要成分就是N、P,利用微生物进行治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生物超量吸磷现象的发现导致了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孙福临对聚磷菌对养殖废水的治理进行了研究,利用聚磷菌吸收的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N、P的处理效果都极好[6]。 4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也叫构建湿地。人工湿地从利用生态学出发,对废水的处理是系统内部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之间物理、化学与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进行吸收和微生物进行代谢等多种途径,去除养殖废水中的N、P、有机物、SS、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发现,我国首例人工湿地是天津市环保所1987年建成的芦苇湿地工程,该湿地工程日处理废水规模为1400m3。1988~1990年,北京市环保所在北京昌平县也建成了芦苇湿地处理系统,日处理废水规模为500m3。1990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保所在深圳建造白泥坑人工湿地工程,日处理废水可达3100m3,经过出水检测,证明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可以看作是首次湿地处理实践。自此,研究者开始对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污染去除效果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对BOD的去除率为85%~95%,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是污染物浓度低,废水排放量大,在水处理中不能有较长的停留在处理设备中的时间。因而,对于水产养殖废水,宜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集中处理。
上半年三明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32.7亿元 增长4%
大学仕 2017-08-09 21:03 919浏览
  今年,三明市切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突出绿色优质供给,深化改革创新,有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开展。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32.7亿元,增长4%,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526元,增长9%。  上半年,在实施“1363”工程,夯实产业基础方面,我市大力实施“1363”工程,围绕稻种、蔬果茶、畜禽、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区三园”[永安市、尤溪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明(沙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尤溪、沙县省级农民创业园]升级版建设;重点打造稻种基地、花卉果茶基地、笋竹精细加工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特色生态食用菌基地和种植基地等六大特色种养基地;打造“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精准扶贫融资平台等3个为农服务平台。  在做强三大农业(品牌、智慧、生态),提供发展支撑方面,我市在十大龙头品牌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农业“三品一标”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企业294家、466个产品,同时大力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促进品牌整体形象提升;一方面结合中央环保督查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另一方面依托休闲农业拓展生态农业产业内涵,大力打造瑞云碧溪线、坂星线两条市区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目前,我市培育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19个,年接待游客684.2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6.6亿元。  在深化两项(精准扶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开动增收引擎方面,全市3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1.93万名各级干部及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落实解决问题1.33万个,落实帮扶项目近5万个,落实帮扶资金1.09亿元,全市共落实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对象10030人,占任务数的106.7%;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转服务,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参于流转的比例有所提高。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79.8万亩,比上年增加8000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3.8%。持续加大土地确权工作力度,目前,我市完成权属调查的村1703个、占98.2%;完成审核公示的村1635个、占94.2%;完成合同签订的村1521个、占87.7%。沙县水南村、金泉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记者 巫瑞万)
[推荐评级]农林牧渔行业周报:行业景气度提升 继续看好禽板块
大学仕 2017-08-08 20:31 499浏览
 最新观点更新  申万行业指数显示,上周农业指数涨幅-0.48%,落后于沪深300指数涨幅(-0.38%);农业各子行业中,农业综合、林业、饲料板块表现相对较好,分别上涨6.93%、0.75%、0.40%。  总投资方向为“业绩强劲与改善+政策支持”  下半年农业板块投资需从“业绩强劲与改善+政策支持”两点着手,业绩强劲方面我们仍然推荐农业龙头,包括隆平高科、海大集团、生物股份。业绩持续性改善方面我们推荐禽链条,包括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政策刺激方面,我们认为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农业板块将迎来政策频发期,农业政策将集中在土地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我们推荐三季度关注北大荒、亚盛集团等公司。另外,我们还推荐中西合璧组合:中牧股份和西王食品,中牧股份有公司转型和国企改革的预期,西王食品则有员工持股和销售渠道扩展等预期。  猪价上行,存栏回升趋势更加明朗  据博亚和讯数据,本周生猪均价14.28 元/公斤,环比上周上涨3%;仔猪(15 公斤重)均价43.1 元/公斤,环比上周上涨2.3%。生猪行业在两年多处于高盈利水平,尽管存在环保等影响存栏回升的因素,但是行业基本面将持续引导存栏的回升,我们预计下半年环保等因素的边际影响会减弱,存栏量回升趋势更加明朗。  禽板块下半年有投资机会,看好中下游  本周烟台鸡苗价格3.4 元/羽,环比上涨26%;毛鸡价格3.6 元/斤,环比下降0.6%。我们在此前分析过今年的在产父母代存栏量的下降可能维持的时间会比较长,一方面是逐步进入淘汰期,一方面是父母代的补栏不足,从4 月份以来一直在下降,趋势有望延续到9-10 月份。近期我们对产业链上的企业跟踪了解到,今年产业界对鸡价看的很谨慎,这与去年不同,很难形成短期一致的大规模补栏。行情的延续性得到加强。此外,预计1 至8 月份共引种30 万套,全年的总引种量有可能与去年相当,总量控制的效应正在逐步传导。我们判断今年行业基本面更加夯实,中下游鸡苗和毛鸡价格弹性更大。  饲料板块采取自下而上策略  饲料板块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我们认为此次水产养殖恢复周期长会持续拉动水产料的复苏,预计三季度饲料销量增速将加快;另外关注特种水产料的成长,近海捕捞政策更加收紧,对于特种海水养殖模式构成挑战,其转型也势在必行,当前饲料渗透率较低,存在非常大市场空间。  市场疫苗渗透率上升,动物疫苗行业继续扩容  在生猪存栏量有望见底回升和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市场苗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动物疫苗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是大势所趋。这将有利于行业龙头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种业整合加快,龙头企业将成市场主导  在我国种子库存量居高不下、粮食价格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种业的整合速度将会加快,未来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将是拥有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质种质资源的龙头企业。  本周重点关注:  西王食品、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天马科技、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大集团上周行业要闻:  1)鸡肉走货放缓 鸡价下滑;2)猪价开启“暴涨”模式 后期涨势更强劲;3)生猪行业退出规模化成趋势;4)利空来袭 玉米承压回落  风险提示:农业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结果可能会与预期存在偏差;极端天气变化对于种植及养殖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杨.天.明./.程.一.胜  .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农林牧渔行业卓越推:北大荒(600598)、好当家(600467)
大学仕 2017-08-08 20:31 411浏览
 本周行业观点  生猪养殖:猪价反弹,短期有望持续回暖。本周22 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为14.16 元/公斤,较上周上涨1.65%,本周猪粮比价为7.49,环比提升0.06。近期猪价反弹势头强烈,据博亚和讯数据显示,全国一半多省份已涨至14 元/公斤以上,广东、浙江等个别地区猪价已涨破15 元/公斤。我们判断短期猪价或将迎来阶段性反弹,供应方面,7 月份生猪出栏量增幅较大,前期压栏大猪也逐渐出栏,致8 月初生猪供应量暂时下降,需求方面,今日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将提振猪肉消费量,白条猪走货明显有所增加,白条猪肉价格涨幅明显。  大周期来看,根据农业部公布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6 月份国内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3.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4%。受养殖规模化带来母猪生产效率及出栏生猪体重提高的影响,存栏与猪价变化表现背离,目前仍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但受环保政策以及猪肉进口放缓影响供给恢复较慢,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 上半年猪肉进口66.2 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3.1%。综合来看,本轮猪周期相对平缓,猪价没有大幅下跌的基础,建议关注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并保持产能扩张进度的行业龙头企业。  禽养殖:鸡价维持高位,行情有望持续。本周山东烟台毛鸡收购价为3.6 元/斤,较上周下跌0.55%,鸡苗出厂价格为3.00 元/羽,环比持平。引种断档禽链上涨的逻辑未变,白羽肉鸡景气后期将逐步兑现,鸡价景气向上或维持较长时间。祖代鸡引种和存栏方面,2015 年,因境外疾病而引起的封关事件导致2016 年全年仅引种祖代种鸡63 万套左右,2017 年H5 亚型疾病肆虐全球,2017 年1-2 月,我国从西班牙、波兰引种总量约12.8 万套。目前波兰已由于再发疾病而封关,新西兰仍处技术性封关中(涉及检验检疫条款的修订)。据中国白羽肉鸡联盟统计,截止到2017 年5 月初,引种量仅有20 万套。受强制换羽影响祖代鸡存栏略高于引种量,但对祖代鸡产蛋量影响不大。父母代鸡存栏方面,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7 年5 月份父母代鸡总存栏量出现下滑,其中在产父母代鸡存栏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与上年同期存栏量基本持平。父母代鸡存栏量是商品肉鸡供应量向前两个月的前瞻性指标,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始肉鸡供应端将发生实质性短缺,同时叠加9 月开学季以及季节性鸡肉消费回暖,白鸡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  饲料:成本下行叠加养殖后周期逻辑,继续关注。一方面,随着生猪养殖行业产能不断恢复、规模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饲料销量有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原料成本仍面临下行压力。本周大豆现货价3640.53 元/吨,较上周持平,豆粕现货价2871.52 元/吨,环比下降0.72%,玉米现货均价1757.25 元/吨,环比下降0.27%。  美豆丰产已是大概率事件,但7-8 月份是美国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开花、结荚),美豆进入天气炒作阶段,需关注天气变化以及USDA 预测报告对美豆价格的短期影响。据海关统计,6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768 万吨,7 月份预计超过900 万吨,8 月份到港量可达850 万吨。随着新豆上市以及年底美豆大量到港带来供给量的提升,年内大豆价格有望延续下跌。饲料行业将受益于原料成本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望不断回升。  糖业:糖价高位支撑,中长期乐观。本周柳州白糖现货价6490 元/吨,环比下降0.15%,国际原糖现货价14.5美分/磅,较上周下降0.82%。对国内外糖价走势的判断我们重点关注供需缺口和库销比两个指标。国际原糖方面,目前正处于去库存周期,尽管USDA 给出17/18 榨季供应过剩的预期,但糖库存量仍继续下探,预计17/18 榨季食糖库销比降至22.74%,我们判断连年下滑的库销比将对国际原糖价格形成有力支撑,未来糖价有望维持在相对高位。国内糖价方面,USDA 预计我国2018 糖缺口达330 万吨左右,库销比由2016 年的60.7%下降至47.25%。考虑到一方面未来糖料蔗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和出糖率有所提升,食糖产量将平稳增长,同时在关税政策保护的前提下原糖进口量将大幅缩减,另一方面,食糖消费量在替代品淀粉糖使用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有望实现持续稳步增长,我们预计未来3 年内国内食糖供需缺口将一直存在,对国内糖价高位运行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渔业:参价持续高位,行业景气向上。本周海参大宗价为120 元/公斤,鲍鱼大宗价130 元/公斤,仍保持高位运行。其中,参价从年初88 元/公斤的低谷重新涨回120 元/公斤的高位,增速较快。2011 年之前,海参产品主打“奢食”概念,在高端消费市场掀起热潮,各大海参养殖加工企业的毛利润和增速最高分别达到66%和64%,随着厂商不断加入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消费限制政策的推出,海参价格开始急转直下,从2011年185 元/公斤的高位急速下滑,跌至2016 上半年80 元/公斤,5 年内价格下降幅度超过50%,随后海参市场去产能进程不断加快,行业逐渐回暖,目前维持高景气。我们判断海参市场仍处于产能调整期,随着参价大幅反弹并保持高位运行,我们预计2017 年下半年行业将持续好转。  本期【卓越推】组合:北大荒(600598)、好当家(600467)。□ .康.敬.东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生猪专题系列之三(农林牧渔行业):结构性、区域性补栏与拉长的猪周期
大学仕 2017-08-08 20:31 328浏览
 核心观点:  存栏恢复速度缓慢,结构性、区域性特点突出受环保、理性补栏、原材料成本下行等因素影响,本轮猪周期具有景气持续时间长、盈利丰厚的鲜明特点。  特别是环保拆迁政策的推行,对本轮周期的补栏具有显著的影响:一、产能恢复缓慢,母猪补栏维持低位;二、结构性上,中小散户在本轮周期补栏积极性较低,规模养殖比例快速提升,截至2016 年末,年出栏500 头以上养殖场的出栏占比已提升至约55%,特别地,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扩张力度更大;三、区域性上,南方水网地区的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大,浙江、福建等部分地区的生猪存栏大幅下降,而东北等地区成为重点发展区域,“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短期供给难以大幅提升,2017 年行业景气或维持伴随大猪消化完毕、进口冲击缓和,并考虑季节性因素,我们认为下半年猪价或有反弹。同时,由于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仍较为丰厚,我们预计全年行业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有望达到约300-400 元/头。  周期步入震荡下行阶段,时间跨度或将拉长  种猪更新升级致单位效率提升,猪周期逐步进入下降通道。尽管母猪存栏仍处于低位,但考虑到母猪单位生产效率的提升,国内生猪供给量将缓慢增加。需求基本稳定、供给增加背景下,猪价整体将进入调整阶段。从周期跨度的角度来看,考虑国内规模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本轮周期超长的盈利时间,养殖户陷入亏损的时间大幅延后;另一方面,养殖户的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亏损后退出市场的时间亦将延后。因此,参考美国猪周期的演化进程,我们认为,相较以往3-4 年的猪周期跨度,本轮猪周期的跨度将明显拉长,时间跨度或将达到5-6 年。  投资建议:关注成本控制领先企业  行业逐步进入调整期,成本控制领先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建议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风险提示  猪价波动风险、疫病风险、食品安全等;□ .惠.毓.伦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农林牧渔行业7月月报:禽链涨价初步兑现 关注持续反弹行情
大学仕 2017-08-08 20:31 305浏览
 核心观点  每月观点:(1)七月份白羽鸡板块表现活跃,板块内有三只个股股价月度涨幅超过了20%。今年祖代后备存栏量和在产存栏量都出现了明显下降,预计白羽鸡产能的收缩效应在三季度得到体现,随着工厂、学校提前备货的需求增加,三季度进入消费旺季,白羽鸡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从7 月已公布半年报业绩来看,多个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随着利空出尽,白羽鸡板块有望伴随经营业绩好转继续反弹。目前禽链涨价初步兑现,可继续关注可持续反弹行情;(2)七月生猪出栏价继续在14 元/公斤关口以下震荡,短期来看,前期压栏生猪正在逐步出清,8 月生猪供给存在季节性缺口,供求边际有望改善,猪肉价格有望在8 月突破14 元/公斤关口,反弹行情有望持续到9 月;(3)继续关注业绩高确定性的后周期板块,建议关注低估值行业龙头。生物股份(600201):受益于养殖规模化和招采政策变革;天马科技(603668):水产养殖行情继续向好,投喂量有望继续提升,公司为特种水产饲料行业龙头,下半年有望量价齐升。  市场表现:相较于月初收盘价,上证综指上涨2.54%,收于3273.03点,沪深300 指数上涨1.94%,收于3737.87 点,农林牧渔指数下跌1.64%,弱于大盘4.18%,收于2808.21。农林牧渔板块指数排在18/28,板块整体表现靠后。  数据跟踪:本月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 指数报收于95.47 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 指数报收于94.86 点,环比小幅上升。农产品方面,白羽鸡苗价格上涨44.44%。  公司公告:天马科技(603668):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公告;圣农发展(002299):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3%;佳沃股份(300268):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至26.17%;金新农(002548):收购武汉天种19.7499%股权。  行业新闻: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达27.84 亿吨(农业部);中俄签订农业合作备忘录(农业部);郑商所试点鲜果期货(证券时报);国家林业局推进碳汇交易(国家林业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达预期;农产品涨幅不达预期;公司经营管理风险。□ .宋.红.欣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农林牧渔学科科技论文分布统计分析
大学仕 2016-08-29 15:36 1310浏览
摘 要: 为了解农林牧渔学科论文在中国科技论文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农林牧渔科技发展水平, 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1996~2003 年有关农林牧渔方面论文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林牧渔逐年进入国际领域的步伐不快; SCI 收录的我国农林牧渔论文篇数各学科从多到少依次为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学、水产; 《SCI》,《EI》, 《ISTP》收录农林牧渔的科技论文数各年均呈现出极不平衡的态势。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学科基金与资助论文数、基金与资助论文总数中所占比例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各学科部类 (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农林牧渔、工业技术) 论文的被引用率基本呈上升趋势, 而农林牧渔论文的被引证率变化幅度较大; 论文产出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最少的是医院。为了解农林牧渔科技发展水平与动向, 采用文献 论文量、各学科基金与资助比例、SCI 收录、被引用计量学、数理统计和数值比较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中率、《SCI》、《EI》、《ISTP》收录农林牧渔科技论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确定的中国科技 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论文学科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论文统计源1996~2003年有关农林牧渔方面的科技和比较研究。其基本情况报道如下:本文四大部类学科是指基础学科、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农林牧渔、其他学科。从 1996 到 2002 年, 我国农林牧渔国际论文 ( 国际《SCI》《ISTP》《EI》 3 系统收录的论文) 和国内论文 ( 国内 1411 种科技期刊登载的论文)的数量逐年增长( 见表 1) , 但国际论文农林牧渔占四大部类学科论文总数的比例没有表现这种趋势,2002 年与 1996年相比, 呈零增长; 国内论文农林牧渔所占比例各年间变化无规律性。从国内论文发表数量和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对比情况看,1996 年国内每发表 100篇论文, 国际对应发表 16.9 篇, 对应比 100∶16.9; 而 2000 年这个对应比上升为 100∶23.2; 2002 年则 100∶26.1。农林牧渔 1996 年为 100∶1.1; 2000 年为 100∶1.7; 2002 年为 100∶2.0。上述数据表明: 7 年中我国农林牧渔进入国际领域的步伐不快。表 11996~2002 年我国农林牧渔国际、国内论文分布统计分析 国际、国内论文比较 t=1.88865E-08。2       SCI 收录的我国农林牧渔论文在 2002 年被引证情况统计与分析据表 2, 从总体上来说, 1997~2001年SCI 收录农林牧渔的论文总数为 598篇, 其中农学 428 篇,林学30 篇,畜牧兽医学95 篇,水产45 篇;1997~ 2001年SCI 收录在 2002年被引证篇数总计209, 其中农学 155 篇, 林学 6 篇, 畜牧兽医学 22篇, 水产学 26 篇;1997~2001年SCI 收录在 2002年被引证次数总计349 篇,其中农学261 篇,林学13 篇,畜牧兽医学30 篇,水产学45 篇。这说明我国农学的科研水平相对于其他三个学科的科研水平高, 其论文的产出量多, 因而被 SCI 收录的论文篇数也最多, 在 2002 年被引证的篇数和引证的次数也最多。但是,从1997~2001年SCI 收录在 2002年被引证的农林牧渔论文篇数占总数的比例( B/A) 来看, 排在第一位的是水产学,占57.8%, 其次农学、畜牧兽医学、林学, 分别为 26.2%, 23.2%, 20%。从 1997~2001 年 SCI 收录在 2002 年被引证的农林牧渔论文次数占总篇数的比例( C/A) 来看, 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水产学,其比例高达100%, 畜牧兽医学排在最后一位, 仅占 31.6%。这说明水产学科被 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不是很多, 但都是总体论文质量比其他三个学科的论文质量要高, 因而其引证篇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和引证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比都排在第一位。最后, 从论文被引证次数与引证篇数的比例来看, 最高的是林学, 其被 SCI 收录的论文平均来说基本上每篇文章引用了 2 次多。3       《SCI》, 《EI》,《ISTP》收录农林牧渔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分析据统计结果 ( 见表 3) 可知,《SCI》, 《EI》, 《ISTP》收录农林牧渔的科技论文数 2002~2003 年均呈现出极不平衡的态势。2002 年农学论文被《SCI》,《EI》, 《ISTP》引证的数量分别为 155篇、64 篇、 15 篇,世界排名第29 位;林学论文被引证的数量世界排名第40 位;畜牧兽医学论文世界排名第39 位;水产学论文引证数量排39 位。2003年农学被收录的论文数较2002 年增加 1倍, 林学、畜牧兽医的略有增加,水产的下降。 表 2 1997~2001 年《SCI》收录农林牧渔论文在 2002 年被引证的各学科分布   据 2003 年的统计报告,基础学科、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农林牧渔及其他被SCI, EI, ISTP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比例为 46%, 45%, 6%, 1%, 2%; 而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比例分别占 17%, 39%, 36%, 6%, 2%。比较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和 CSTPCD 收录的论文数, 基础学科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远高于 CSTPCD, 而医药卫生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比例远抵于CSTPCD,另外, 不论是国际重要检索系统还是 CSTPCD, 农林牧渔领域收录论文占总数的比例太少, 这与我农业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2       基金与资助论文的农林牧渔学科从表 4 可以看出,1999~2003年, 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基金与资助论文数、基金与资助论文总数中所占比例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2000 年基金与资助论文农林牧渔学科排名为第八位, 农林牧渔学科的基金与资助论文数在 2000 年有较大增长, 年增长率达 20.80%, 但在基金与资助论文总数中所占比例仍然化发展, 必须加强农业科学的研究工作, 所以科学基金资助机构也应该适当增对农林牧渔学科的支持力度。3       1996~2002 年我国农林牧渔论文被引证率变化情况分析从图 1 和表 4 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996~ 2002 年各学科部类 (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农林牧渔、工业技术) 论文的被引用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学科相比, 农林牧渔论文的被引证率变化幅度较大。1996 年农林牧渔论文的被引证率为 0.270, 位居基础科学之后, 排在第二位; 然而从 1997 年起开始走下坡路, 到 1998 年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仅有 0.168, 排在了最后一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可能与 1998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洪涝灾害有关, 因为农林牧渔各部门及科研机构受洪涝灾害的直接影响较大, 而这些部门和科研机构又是农林牧渔论文的产出的重要载体, 这些部门和机构受到冲击, 势偏低。2001 年基金与资助论文农林牧渔学科排名为第七位, 农林牧渔学科的基金与资助论文数在 2001 年呈现增长趋势, 年增长率达 10.27%, 但在基金与资助论文总数中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仅为 8.45%。 2002 年基金与资助论文农林牧渔学科排名降到第八位, 农林牧渔类共产基金论文 7 339 篇, 年增长率 25.67%,占基金论文总数的9.22%, 相对 2001 年, 农林牧渔各学科都有较高的增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为加速农业现代表 4 1999~2003 年农林牧渔学科基金与资助论文比较 必会影响其产出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其论文的被引证率自然也会直线下降。以后其论文被引证率才慢慢回升, 到 2002 年其论文被引证率又重新焕发新机, 被引证率高达 0.349, 排在第二位。2002 年农林牧渔论文的被引证率比较高, 笔者认为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和政府对“ 三农” 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涉农科研机构和院所投入的加大, 使从事涉农科研机构和院所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其产出的论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最终导致农林牧渔论文的被引证率相应地得到提高。6 2002 年我国农林牧渔科技论文学科机构分布从总体上来说( 见图 2) , 2002 年我国发表的农林牧渔科技论文总计 15 357 篇, 其产出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分别为 8 118 篇和 4684 篇, 这两个机构产出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高达 83.4%, 最少的是医院,其产出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只有0.15%。从个体来看,2002 年我国发表的农林牧渔科技论文中, 农学论文最多, 总计高达 9 306篇, 其产出机构也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其中高等院校产出 4 742 篇, 科研机构 3 206 篇;其次是林学, 总计为 2601 篇, 其中高等院校产出 1332 篇, 科研机构 740 篇;畜牧兽医排在第三位, 总计为 2 426 篇,其中高等院校产出1 531 篇,科研机构414 篇;排在最后的是水产, 其论文总计仅有 1 021 篇, 其中高等院校产出 513 篇, 科研机构 3 244 篇。可见农林牧渔科技论文数差异明显、分布不均、比较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说明科技人才集中。这与各机构农业技术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及发展极不平衡、科研力量的强弱、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多少、国家的人、财、物的投人等有关。据卢怡报道[1], 在全国农、林、水产 3 类高校学报的科技论文数中, 以农科类高校学报所占比重最大(占 3 类高校学报科技论文总数的 75.5%), 其次是林科类高校学报(占 20.1 %), 而水产类高校学报所占比重最小 (仅占 4.4%)。再从科技论文的平均值来看,农科类为622.2; 林科类为 509.0; 水产类为 318.0, 3 类高校中也是农科类平均值最高, 水产类最低。因此, 水产类高校学报科技论文数太少, 且增幅不明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这也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我国农林牧渔科技论文学科分布的不平衡, 期待引起国家水产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参考文献:[1]卢怡, 黄品全, 张海宁.全国农林水产类高校学报科技论文数的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1):51-56.[2]王春林.上海高校学报科技论文研究[[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3]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一九九五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1996.[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一九九六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1997.[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一九九七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1998.[6]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一九九八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1999.[7]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一九九九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0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1.[9]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2.[10]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3.[11]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4.——陈艳芬 :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西部民族地区农林牧渔适宜性分析及生产功能分区
大学仕 2016-08-29 15:33 2136浏览
摘  要 : 在中国西部民族地区 , 农林牧渔业所占 GDP 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但其发展水平却十分落后 , 制约着西部的经济发展 .为此 , 本文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两方面对西部各地区农林牧渔生产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林牧渔生产功能分区, 并对其进行重要性分析 , 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农林牧渔生产发展对策.   1  西部民族地区概况   中国西部的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比较多的云、贵、青三个省以及甘肃、四川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光、热、土地资源丰富, 物种资源多样,是我国自然资源密集地区[ 1] .据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3.6 %,草地面积占全国 75%,森林面积占全国 42.2%,林木蓄积量占全国51.8%,水利资源蕴藏量占全国 66%, 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但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它具有发展农业一定的潜力和优势,而包含有农、林、牧、渔的第一产业在其GDP 中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全国[2~ 3] . 1.1 内部结构特点 农、林、牧、渔业在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农林牧渔内部结构来看,农作物种植业和牧业是主要部门,占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的90%以上.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的牧业比重比较大,其余地区则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体[ 4] . 由表 1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林牧渔业结构及其变动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农业始终占主导地位.最高的1978 年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4.3%,最低的 2000年仍占 60%.(2)农业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农业总产值比 1978 年下降14 个百分点,比 1990年下降4.5 个百分点.(3)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 年牧业比重比1978 年上升 9.7 个百分点,比 1990 年上升3.1 个百分点.(4) 林、渔业发展较快,但所占比重仍比较低[1] . 1.2 总体变化特征 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城乡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林牧渔业产值由 1990 年的623.9 亿元增长到2005 年的 9 571.7 亿元,增长了 5 倍多[5] .但横向比较, 西部农业依旧落后,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9 691.83 亿元,其中,西部为 7 093.6 亿元,仅占23.89%,东部约为西部的两倍[6] .   表 1 西部民族地区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与变动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  适宜性分析 西部地区传统农业比重过大,大多数地区的生产水平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即农村的农业生产大多是解决生计问题.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 从各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率来分析(见表 2),贵州、西藏、青海各阶段的总产值增长率均较低, 四川、云南、新疆处于中等水平,处于5 个百分点的水平,内蒙古、广西、甘肃、宁夏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尤以内蒙古和宁夏最高.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扬长避短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西部地区有限的耕地主要用来种植经济效益低的粮食作物.广阔的草原资源、丰富的野生物资源以及优质的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生产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些对西部农林牧渔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西部农林牧渔业生产进行生产功能区划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农林牧渔生产进行分区,首先要有一定的指标,对各地区进行适宜性分析. 2.1 评价因子的选取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计划,21世纪的西部在生产力总体布局上将呈现“两带一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即选择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开发的重点区域. 农林牧渔业为广义上的农业,即属于第一产业.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发展的优区位地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②城镇集中的地区;③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④自然资源丰富;⑤人口众多的地区;⑥兼有上述两种以上情形的地区[7] . 总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发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它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 2.1.1 自然条件 包括水分条件(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变率、地面水和地下水状况等)、热量条件(积温、无霜期、作物越冬条件、日照等)、土地资源条件(地貌特征、土壤性质和肥力、可垦荒地等)以及这些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性和不利性(自然灾害等),和在这些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天然植被条件(牧场和森林资源等). 2.1.2 经济条件 包括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劳动力条件、农业发展历史过程、经济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8~ 9] . 这些因子影响着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发展,所以,可被认作是关于适宜性的评价因子. 2.2 适宜性分析 依据选择的评价因子,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林牧渔进行适宜性分析. 2.2.1 自然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影响地区经济结构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这种条件很难人为地改变,只是在科技和经济实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有限度地改善,如大棚种植、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具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生态基础.有如下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南北跨度较大,海拔高度悬殊,呈明显的立体气候,从赤道带到寒温带占了九个气候带.青藏高原长冬无夏;广西、云南的热带地区长夏无冬;云贵高原四季如春;西北民族地区干旱少雨. (2)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西部民族地区是沙漠、戈壁的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省区沙漠、戈壁面积占全国的99%. (3)土壤发育不良,盐分含量高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高温干燥、蒸发强烈,决定了土壤中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过程微弱,造成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土壤大面积盐碱化. (4)其他特点此外,西北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等特点[ 1] . 总之,西部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多样,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在依据自然条件因子对农林牧渔生产进行适宜性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区域性差异,各自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各具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更适合省情、区情、县情的发展道路.例如,在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非常适宜发展烤烟、蔗糖、花卉、旱季蔬菜、蚕茧、苹果、石榴、龙眼、香蕉等经济作物并已初具规模;;甘孜藏族自治州主要适宜食药用菌、名贵中药材、藏系畜种牛羊等土特产品的系列开发,并已树立了九龙牦牛的著名品牌. 2.2.2 经济条件分析 长期以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是以初级资源推动为主,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的大量投入而非依靠科技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式增长,资金运行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水平循环状态.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城乡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相对东部还是十分落后.西部经济的总体乏力,直接导致了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而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农业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能很好地实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林牧渔生产有很大的影响[10~11] .(1)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经济的发展,诸如资源开发、社会生产的组织和运转、生产资源及产品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无一不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是产业分工和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和纽带.所以可依据西部各地区交通运输情况了解其适应情况[12] . 西部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培育“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等.交通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发展. (2)人口素质 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素有地大物博、地广人稀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人口呈现出自然增长过快;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低;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偏低;失业问题等特点[13] .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虽然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决定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因素之一,但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另外,低素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比人口数量过多的制约作用更大. 农林牧渔业的发展需依靠较大的人力,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人口分布适当、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农林牧渔生产的适宜性较大[14~ 15] . (3)人均 GDP 人均GDP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较好,也可加大对农林牧渔的资金投入,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适宜性较好. 表3  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单位 :元 ,    %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及 2006 年地方统计公报 3  农林牧渔生产功能分区 3.1 分区依据 农业区划是针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实际情况,按照相似性和差别性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综合特征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异的地方画出界限,从而将一定地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农业区,每个农业区内部的农业生产都有着共同的或相似的特点,并和其他农业区有着明显的差别[8] .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对农业区的形成、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根据主导因素和其他自然、经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表现出来的地区差异性,对农林牧渔产品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基本要求和划分的主要原则,从生产的角度,把生产条件和主要生产特点相似的地区划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区,建设优势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功能区[ 16~ 17] . 3.2 生产功能分区结果 我国按照农业分区依据确定的 9 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 其中,处于西部民族地区的有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区、甘新区、青藏区以及华南区中的广西. 3.3 各生产功能区概况及发展措施 3.3.1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及从辽宁至宁夏的长城沿线地区.耕地面积达7 722 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3.21 亩,水热条件(尤其水分条件)不够充足而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在全国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生产,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逐步摆脱靠天养畜状态;以草定畜,制止草原继续退化、沙化;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逐步实行粮草轮作;营造防风固沙林. 3.3.2 黄土高原农牧林区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及秦岭以北地区,是重要的旱杂粮产区,但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拔高度1 000~ 1 500 m ,地面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地力迅速减退,产量低而不稳,是全国突出的低产、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把土地合理利用和治理措施结合起来,控制水土流失;利用川地、坪地、塬地建设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把陡坡耕地退耕种草造林,尽快扩大草地林地比重,实行农牧林副综合发展;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性水土保持工作. 3.3.3 西南农林区 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一线以北,宜昌―溆浦一线以西,川西高原以东,包括四川大部、滇黔地区及陕南、湘鄂西部.全区属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光热水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二熟至三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菜籽、烤烟、甘蔗、生猪及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但大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增产潜力很大.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丘陵区水利事业,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产;充分合理利用丘陵山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发展多种经济. 3.3.4 甘新农牧林区 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全区 95%以上的国土属于干旱沙漠,耕地面积不足2%.农业基本上完全依靠灌溉,农区小而分散,利用荒漠及山地牧场进行季节性游牧,甜菜、瓜果、长绒棉及畜牧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区内有限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3.3.5 青藏高原牧林农区 是国内最大的牧区,大牲畜和绵羊头数均为全国各区之冠,人均牲畜头数也为各区最多,南部和东南部拥有全国第二大林区,农业主要限于东部和南部的河谷低地,主要牲畜、作物和树种均带有高寒地区特点.地广人稀,农牧业经营较粗放,生产水平一般较低.进一步发展本区生产,必须加速建设巩固的草料生产基地,摆脱靠天养畜状态;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加速林业生产建设;提高作物单产,建设区内的粮食基地. 3.3.6 华南农林热作区 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盈江一线以南,包括闽南、两广大部、滇南及台湾省.光热水资源丰富,为全国之冠,粮食作物可一年三熟,农业经营较集约,大部粮食单产较高,是全国主要的蔗糖、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也是橡胶、椰子、剑麻、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唯一产区.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是要发挥本区的自然优势,建设以橡胶为主的热作基地,蔗糖基地和热带水果、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大兴水利,战胜洪涝旱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18~ 19] . 3.4 生产功能区重要性分析 在西部,北部为广大的干旱地区,农业完全依靠灌溉,耕地分布零星,草原放牧业很发达;南部为青藏高原,以高寒为其主要特点,热量不足为其主要问题.总体上,西部民族地区气候干燥,水、热、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耕地少而分散,畜牧业发达,土地利用率低,荒地分布很广,开荒和农牧业发展潜力均很大.不同地域,受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发展起了不同的农林牧渔结构.内蒙古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态环境差,往往广种薄收.西南区灌溉能力差,旱涝保收面积少.甘新区主要是北疆小麦单产水平在区内最低.青藏区农田基本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 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市场需要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结构的影响已由单纯的自然条件因素转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两个因素共同起作用.而现阶段,由于农业投入长期欠债过多,农业科技开发不足,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变不大,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基本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较初级的农业结构类型,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能力仍然较弱.这可以从我国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布的特点来说明,所以,在对各农区进行重要性分析时,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评价评价区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来评价该区农林牧渔生产的重要性.首先,从几个省市区各产业比例的结构说明这个问题(见表4).2006 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广西、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和贵州六省的农林牧渔———第一产业比重颇大;宁夏、青海、内蒙和甘肃的产业结构大致相似,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其他省份较小.再从西部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来分析(见表5),2005 年,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合计为9 571.7 亿元,分省区来看,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的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其产值均接近或超过1 000 亿元,占了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的 3 4 以上,是本地区农业经济的主体;西北的新疆、甘肃,西南的贵州农林牧渔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宁夏、青海、西藏相比其他省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其产值均在100亿元左右. 表 4 2006 年西部各省区产业结构表                                       单位 :%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6》 整理计算   综合各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广西、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和贵州),农林牧渔生产必定对该地区有较大的重要性;而在这六省市中,西藏是以旅游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农林牧渔对其经济发展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贵州和新疆由于其总产值并不是很高,所以农林牧渔对其经济发展起一般重要的作用,而广西,四川,云南的总产值和比重都很大,远超过其他省份,因此农林牧渔生产对其发展极重要. 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宁夏、青海、内蒙和甘肃四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依靠第二、第三产业的程度更大,故农林牧渔生产在这些地区重要性较低.但内蒙古比重较高的第二产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第一产业的牧业,而且其农林牧渔总产值也比较高,所以内蒙的农林牧渔生产对其发展为一般重要.对于甘肃,无论从第一产业比重还是总产值方面看,都属于中等水平,因而将其放在一般重要的地位.青海、宁夏的总产值非常低,故农林牧渔对其发展不重要. 综上所述,以各大农区的生产产值和粮食生产潜力为主,结合对其自然条件、资源情况的分析,对各农区农林牧渔生产重要性进行了评价(见 表 6  各农区农林牧渔生产重要性评价表         表6).具体说来,应重点建设西南农林区和华南农林热作区(广西);努力提高内蒙及长城沿线区、甘新农牧林区的农林牧渔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其产量;对于青藏高原牧林农区、黄土高原,应不断改变其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粮食生产,逐步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4      对  策 西部农林牧渔业的振兴是西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而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存在一些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尽快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加快西部农林牧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的. 4.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优惠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 第一,要加强做好地区特色产业规划和协调,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消除地方壁垒,加强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 第二,要加大在产业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力度; 第三,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监测预测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技术监督体系. 4.2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项长期任务.应加快西部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的能力.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投人显著不足,长效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及规模远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水利设施的完善及装备水平的提高是灌区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抓好基本农业建设将为促进雨养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交通及通讯条件的改善也不容忽视[ 20~ 21] . 4.3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加速优势产业发展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步骤.西部农业结构单一,优势明显但不具规模.西部地区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更适宜林、牧业发展,但林、牧业的产值比重甚至还低于中部和东部,而种植业比重却高于中东部,这样的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大面积的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农耕地面积过大,且广种薄收.不但农业生产陷入“愈穷愈垦,愈垦愈穷”的恶性循环,而且造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所以,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应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对优势产业的发展给予全力扶持石突出重点,优势优先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保证粮食区域供给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粮食的生产,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相结合,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4.4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西部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多样,社会条件各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不可能只搞一种模式,实施一套战略,而应充分考虑各种区域性差异,各自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中国各地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如陕西、甘肃、新疆是中国苹果的主要产区,新疆和甘肃的瓜果,云南、贵州的,新疆的棉花.这些产品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西部有丰富的饲料资源,有天然草场、草山,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畜牧业可为农业提供优质的肥料,向市场提供大量的肉、蛋、奶,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保证农业的生态平衡和持续稳产高产.   4.5 将农林牧渔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且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生态建设应放在西部农业开发的首要位置.无论西部还是西南地区,水土流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影响江河下游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 另外,草原沙化、灌区盐碱化问题也趋严重.因此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保防护林及农田风沙防护林建设,扩大植被覆盖度是西部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4.6 加强科技投入 重视农民文化素质提高是西部“科教兴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西部地区技术短缺、科技投入不足及农民文化层次低下已成为阻碍西部开发的一大因素.西部科教行动应列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依托科技实现西部全面振兴之伟大目标. 西部地区特别要重视利用农业科学技术,要加强农业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研究力度,着力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问题,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被恢复研究、开发和技术,为改善农业生态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强减灾、防灾、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22~ 25] . 5  结   语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和农业资源状况区域性差异很大,而农林牧渔业在西部GDP中的比重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西部的主导产业.在西部,要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符合各地情况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经济规律,也是西部农业发展的规律,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个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实现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经济运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功能区的划分,首先也是按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参数;同时,农业生产还有其资源分布的特点. 综合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对各地区农林牧渔生产进行适宜性分析,从而,得到其功能分区,因地制宜的领导和规划农林牧渔业生产. 考文献:[ 1 ]  刘忠 , 孙州霞 , 顾延生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02 .[ 2 ] 陈育宁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4.[ 3 ] 武康平 , 刘秀兰 .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2004 ,(25):67-72.[ 4 ] 金凤君 , 钱金凯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图册[ 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 2003.[ 5 ] 康晓玲 , 韦苇 .西部大开发 5年西部产业结构的演奏[ 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2005,(6):17-22.[ 6 ] 姚慧琴 , 任宗哲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7.[ 7 ] 王谦光 .浅谈西部产业结构的三个特点[ J].热点焦点 :62 -64.[ 8 ] 李润田 .关于综合农业区划的几个问题[ J].中州学刊 , 1983:36 -41 .[ 9 ] 邓静中 .全国农业现状区划的初步探讨[ J].地理学报 , 1963,(29):265-280.[ 10] 翁晓峰 , 李新然 .区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J] .财经界 , 2007 :125-126.[ 11] 王银肖 .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 J].价值工程 , 2005:3-5.[ 12] 张言彩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J].科技与经济 , 2006:106-107.[ 13] 田艳 , 刘欣英 .西部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统计观察 , 2004 :66-67.[ 14] 郭丽娜 .论西部人口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 J].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07:125-126.[ 15] 陈冰 .试论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制约关系[ J] .青海社会科学 , 1990 :43-49 .[ 16] 唐淑云 .浅析农业区划在农业生产和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2, (23):52 -53 .[ 17] 刘甲金 , 来建中 .新疆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规划初探[ J] .社会科学 , 1980 :10-13 .[ 18] 李仁元 .九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 , 1996:18 -21.[ 19] 贾志宽 , 王龙昌 , 李军等 .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开发对策[ J].中国农业科学导报 , 2000(2):17-22.[ 20] 杨林章 .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36-137.[ 21] 杨颖 , 金希萍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J]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16):70 -71 .[ 22] 郭京福 , 张楠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J] .农业经济 , 2002 :42-43.[ 23] 孔祥智 , 关付新 .特色农业 :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 J].农业技术经济 , 2003:34-39.[ 24] 王国敏 , 罗静 .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J] .农村经济 , 2007 :41-44 .[ 25] 王洁 .入世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对策[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9):85-87 . ——郭  泺 , 方  瑜: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分析
大学仕 2016-08-29 15:29 541浏览
摘要:参照上证指数的波动特征对中国股市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导致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和股价异常波动的特点。结果表明:农林牧渔指数市场具有异常波动的特点,但是相对上证指数来说,农林牧渔指数发生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一点,市场对波动冲击的反应也比较灵敏,它的 “长久记忆性特征”也没有那么显著,投资者对利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强烈。农林牧渔指数呈现相对中国整体股市波动比较适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林牧渔指数进一步良好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引言2005年6月6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攀上了 6124.04 点的历史新高,随后 2007 年 10 月 16 日— 2008 年 10 月 28 日期间股市便进入了长达一年的熊市,万亿市值挥来散去。2005年6月6日—2008年10 月28日期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剧烈的震荡,从998.23点一路狂升到6124.04点再一路下跌至1664.04点。中国的股市是不成熟的市场,导致中国股市这段期间呈现了股价过度波动的现象。2008年10月29日至今,上证指数没有呈现之前过度暴涨暴跌的现象,但也经历了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4日期间从1814.75 上涨至3478.01的牛市,接下来至今中国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熊市,截至2013年12 月25日,上证指数收于2096.38点。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于国家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农林牧渔指数成为了近些年来热门板块。在2013年12月 23日公布的《中国银行调查报告2013》显示,2013年银行重点支持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首次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在这些利好消息下,农林牧渔指数将会成为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尽管这样,农林牧渔指数依然会受到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股市的异常波动对渔业产业的发展是不利因素,因此本文从分析中国股市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出发,研究导致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和股价异常波动的特点,以期为中国农林牧渔指数乃至渔业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现象,本研究利用上证指数作为一个参照来研究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以便于参照中国股市整体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前人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大盘指数的波动特征研究上面,对国内股市中小板块的研究相对较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静[5]和边宽江[6]都对中国股市农业板块的波动特征进行过分析,但是这二者都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个波动特征的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是拿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与上证指数的波动情况进行对比,便于了解农林牧渔指数市场在整个中国股市内的发展情况,并且给农林牧渔指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1 农林牧渔指数走势分析 由图1可知:上证指数经历了2008年10月29日— 2009 年 8月 4 日期间从 1814.75上涨至 3478.01 的牛市,2009年8月4日达到顶峰,接下来迈入了漫长的熊市,而农林牧渔指数2010年11月8日达到1180.27的顶峰,之后也迈入了熊市时期,相比之下,农林牧渔指数经历了更长久的牛市期;上证指数的波动程度直观上也比农林牧渔指数更大,经历了更不稳定的波动过程。 上证指数包含了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影响上证指数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相对来说影响农林牧渔指数波动的因素比较少,因而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水平相对较小。 2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易受谣言、政局变动、政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化等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股市波动很容易受过去波动的影响,造成中国股市的异常波动现象。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一般有:波动性具有尖峰后尾、波动聚集、非对称波动以及长久记忆性等特征。下面对影响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因素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归纳。 2.1 股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 相较于英美股票市场超过百年的历史积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基础差、起步晚,不像英美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基础扎实,也没有高度成熟的市场化体系做依托。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健全、各项交易制度、交易品种、监管措施等都还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这样的市场经济体系不能引导个体投资者进行安全投资,另一方面个体投资者不能完全理性地认识到中国股市体系存在的复杂问题,导致个体投资者存在理性局限的问题[7]。 2.2 机构投资者无序博弈 在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往往操纵股市。首先,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频繁炒作、快进快出,与其自身应秉承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相悖,没有成为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为争夺基金排名,不择手段并打压竞争对手;企业道德缺失,大量进行利益输送,老鼠仓和其它违反交易制度的事情屡有发生。中小投资者没有机构投资者那么聪明,没有足够的智慧认清机构投资者是如何操纵股市的,所以中小投资者不可能足够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8]。 2.3 股市历史遗留问题影响 大小非是中国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股改时采取了对价方法并明确了大小非的解禁期限,逐步实现全流通。但是全流通大小非的每股对价后成本远低于市场价格,售出有丰厚的利润,并且大小非的规模远大于股改初期中国股市的流通份额。2008年大小非大规模解禁,股票的可能供给远远超过市场可承受范围,股市暴跌时,大小非解禁股在恐慌中肆意卖出,造成股市不断暴跌,对后面的股市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9]。 2.4 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股票IPO审批、定价制度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为:首先股票IPO审批制度不够科学,存在一些不良企业及保荐机构是通过精心包装甚至非法途径来实现 IPO 的现象,其次定价制度不够合理,中国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 30倍左右,比国际上市盈率一般为 10 倍的标准高出 20倍左右,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定价制度造成股市泡沫和市场高风险的现象。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及监管不力,股东大会被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控制,中小投资者力量薄弱,上市公司盈利时对股东极其吝啬,而企业处于困境时却毫不犹豫地向股东及市场高额再融资,造成不合理的再融资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缺位,具体表现为: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大资金勾结上市公司操纵股价、欺诈投资者,造成中国股民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可是股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政府干预市场过多,中国政府人为地干预市场运行规律,频繁出台一些政策或措施主动或被迫“救市”、“调市”,加剧股市的暴涨暴跌[7]。 3 数据选取及模型介绍 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属于经过中国股改大小非解禁股逐步实现完全流通的时候,这段期间股市暴涨暴跌特别明显,市场过度波动的特征也异常明显,反映了中国股市市场的不成熟。股改完成之后,中国股市相比以前更稳定,虽然股市依然低迷,但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减弱股改因素对农林牧渔指数的影响,选取2008年10月29日—2013年12月25日的数据,运用EGACH模型对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 EGARCH(1,1)[10]是在 GARCH(1,1)模型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反映了股市波动的不对称效应,Nelson在 EGARCH模型中对条件方差采用了自然对数形式见式(1)。 均值方程:yt=cxt+εt …………………………… (1) 条件方差方程形式为式(2)。                                         | ε                    |                ln(ht)=α0 +α1||| htt--11 -              π2||| +β1ln(ht-1)+γ εhtt--11 ……………………………………………………… (2) 要保证这个模型有意义,ht必须大于零,这个模型通过对ht指数化来描述杠杆效应。若γ≠0,说明市场信息对波动的冲击是非对称的。如果γ>0且显著,那么好消息相比坏消息就会有更大的影响。 4 实证分析 4.1 日收益率序列的统计分析 设时间序列st 为日收盘价,为了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对序列st进行对数处理,因而可以得到股票市场每日收益率rt,rt=ln(st)-ln(st-1)。对rt 进行平稳性检验,如表1结果知道均拒绝原假设,因而上证指数和农林牧渔指数的日收益序列均是平稳序列。再对日收益序列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由表2结果得知:根据偏度均大于零、峰度系数均远大于3及Jarque-Bera统计量的值都非常大这3个特征,表明拒绝两收益序列服从正态假定,上证指数和农林牧渔指数分布呈现出“尖峰后尾” 的分布特征,反映出股市存在暴涨暴跌现象;由Q(36) 的统计量的检验结果可知,在1%的置信水平下,两收 表1 日收益序列单位根检验 上证指数日收益序列                       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序列     益序列均存在自相关性和条件异方差性,为下文利用 EARCH模型对日收益序列进行模拟提供了根据。 由表2可知,农林牧渔指数的收益要比国内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要高,说明国内农林牧渔指数的发展领先了国内平均水平,这对农林牧渔指数的发展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的标准差要大于国内平均水平,因此要注意造成收益不稳定的因素。通过比较上证指数日收益序列分布与农林牧渔指数的偏度与峰度,上证指数发生暴涨暴跌的可能性要大于农林牧渔指数,可能是因为影响上证指数波动的因素极其复杂,投资者很容易受到股市异常波动现象的影响而不能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农林牧渔指数也存在暴涨暴跌的现象,但是波动没有那么剧烈。 4.2 均值方程的确定及ARCH效应检验 为了得出具体的EARCH模型对日收益序列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需首先确定模型的均值方程,并且对均值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RCH 效应检验。通过计算日收益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上证指数滞后6阶的自相关系数显著不为零,农林牧渔指数滞后1阶的自相关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上证指数日收益序列的均值方程符合AR(6)过程,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序列的均值方程符合AR(1)过程。再对均值方程的残差进行ARCH-LM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F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都为0,拒绝原假设,说明均值方程中的残差序列存在异方差性,适宜采用 EARCH模型。 4.3 波动特征分析 利用 AR(6)-EARCH(1,1)和 AR(1)-EARCH(1,1)分别对上证指数和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序列进行模拟,得出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对上证指数与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序列的估计结果表明:α1的值都为正,且小于0.2,说明过去的波动对市场未来波动有着正向而缓慢的影响,从而使股市波动出现聚集性现象,并且波动冲击的反应速度不太迅速,β1接近于1,说明股市波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函数以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递减,股市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在短期内很难消除,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过去股市波动的信息不能迅速有效地被投资者消化吸收,造成投资者的滞后性,因而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长久记忆性的特征;上证指数的γ值为 -0.01243,说明中国股市坏消息引起的波动比同等大小的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但是农林牧渔指数的γ值为0.018168,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说明投资者对未来的股市行情持乐观预期,坏消息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之前那样的恐慌心理,反而好消息在乐观预期的作用下更能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总的来说,农林牧渔指数市场的波动呈现了中国股市波动的一般特征:波动聚集、非对称波动以及长久记忆性等特征,不能否定农林牧渔指数市场异常波动的事实;由于α1比较小,β1比较大,不成熟的市场下投资者对股市的把握不是很敏感,反应比较迟钝,但是投资者对未来股市行情持乐观的态度,这对农林牧渔指数的发展是很好的一个信息。 对上证指数与农林牧渔指数日收益序列的波动特征进行一个对比,得出以下结果:农林牧渔指数的α1为0.14757,大于上证指数的0.08155,表明农林牧渔指数波动冲击的反应速度相对来说比较迅速,波动聚集性的特点没有上证指数那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农林牧渔指数只是一个包含10家上市公司的小板块,市场影响因素比较少,加上利好政策的出台,市场相对比较透明,信息传播速度快,投资者能更好地了解股市并做出投资决策;农林牧渔指数的β1为0.968118,小于上证指数的 0.983373,说明农林牧渔指数波动的“长久记忆性”特征没有那么明显,过去造成股市波动的信息可以很快被投资者消化吸收,因而过去价格的波动比较不能影响那么远,这可能是因为农林牧渔指数市场相对比较透明,投资者处理信息的难度更加轻松;农林牧渔指数的γ为正,而上证指数的γ为负,表明农林牧渔指数的投资者对利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强烈,这可能是因为 表3 EARCH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农林牧渔指数一直是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没有经过多少大风大浪,没有中国整体股市那样剧烈的波动,造成投资者对市场好消息的反应比较强烈[11-19]。 5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上证指数和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农林牧渔指数具有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一般特征:波动性具有尖峰后尾、波动聚集、非对称波动以及长久记忆性等特征。但是相对上证指数来说,农林牧渔指数发生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一点,市场对波动冲击的反应也比较灵敏,它的“长久记忆性特征”也没有那么显著,投资者对利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强烈。综上所述,农林牧渔指数波动呈现一般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现象,可是相对上证指数的过度波动来说,波动比较适度,农林牧渔指数呈现一个良好态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林牧渔指数进一步良好的发展提出几点相关政策建议。 5.1 调整政府角色,正确把握适度政策干预 政府应该就农林牧渔指数市场的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和长期目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体现,应是以一种以指导和法律约束力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调控方式,让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市场本身的问题。此外,政府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基础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力度,完善相关配套的实施方法和操作细则,使得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有法可依[7]。 5.2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 中国个体投资者人数纵多,他们的非理性行为容易造成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给农林牧渔指数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政府、证券公司或者农林牧渔指数上市公司应该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培养成熟的投资意识。尤其是农林牧渔指数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公开业绩、财务等真实信息,引导投资者树立注重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和投资回报的理性投资理念[20]。 5.3 减少信息不对称,完善信息传导和披露机制 内幕交易和获取信息的高成本导致证券价格失真、异常波动剧烈、市场效率降低。因此必须完善信息传导和披露机制,加强农林牧渔指数的股市监管,减少内幕交易,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市场规模也是解决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条较好的途径。因此农林牧渔指数的上市公司应该抓住政策扶持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克服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难题,使农林牧渔指数处于一个良性轨道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孙敬水.中级计量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潘红宇.金融时间序列模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4]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       王静,向勤.中国股市农业板块波动性分析——基于GARCH族模型的方法[J].财会通讯,2012(4). [6]       边宽江,董祥桥,王艳荣.基于GARCH族模型的中国股市农业板块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 [7]       欧阳文,何德辉.关于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9(1):86-88,102 [8]       李田荷,中国股市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8. [9]       万树平.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度量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2):1-9. [10]    刘国旗.非线性GARCH模型在中国股市波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0,17(1):49-52. [11]    刘金全,崔畅.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2,1(4):885-898. [12]    周孝华,黄赞.中国股票市场沪深两市波动性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8). [13]    婷,潘淑娟,文忠桥,黄华继.中国中小企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运行特征比较——基于市场指数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湖南),2006(9):118-119. [14]    张文娟.中国中小企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波动性对比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15]    梁福涛.上证50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6,17(4). [16]    汤果,何晓群,顾岚.FIGARCH对股市收益长记性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9(7). [17]    李亚静,朱宏泉,彭育威.基于GARCH模型族的中国股市波动性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11):65-71. [18]    章超,程希骏,王敏.GARCH模型对上海股市的一个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5,14(4):144-146. [19]    刘晓,李益民.GARCH族模型在股市中的应用--深圳成分指数波动性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5):36-38. [20]    吴功庭.中国股市现状及给散户的投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1 ——王颖,蔡晓斌,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福建省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大学仕 2016-08-29 15:25 2349浏览
摘要: 采用福建省 1995 -2009 年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协整模型,福建省农业贷款增加 1 个单位,农林牧渔总产值将同方向变动 1. 9683 个单位。在协整回归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相反修正机制,且调整量是前一期偏离幅度的 1. 0577 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 3 年内农业贷款是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并不是农业贷款的格兰杰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几年来,福建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 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949. 53 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 2001. 08 亿元,占全省 GDP的 16. 75%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及农业自身特点的制约,导致资金需求成为制约该阶段农业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沿海省份,福建省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逐步重视发展渔业,使渔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农业总产值中的份额逐步上升,传统种植业以及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份额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一般来说,传统种植业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而林业、渔业等的发展则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另外,由于农户自身的资金累积能力较差,而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放有限,因此,金融机构的贷款对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显得极其重要。近几年来,福建省农业贷款发放总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9 年福建省农业贷款发放量达到 674. 88 亿元,相比 1995 年的 51. 1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 24%。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揭示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支持或抑制作用,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建议。这一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贷款政策及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对于促进福建省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稳定增长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相关文献述评 针对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影响的实证分析,国内不少学者都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有的学者从国家层面上进行研究,如项桂英等利用 1978 -2004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变量平稳性检验和恩格尔 - 格兰杰( Engle-Grange) 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方法分析我国农业贷款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在 1978 - 2004 年农业贷款是农业总产值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总产值不是农业贷款的格兰杰原因[1]。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的还有其他几位学者,如邱美琴等考察了 1985 - 2002 年我国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林牧渔业年增加值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是非格兰杰因果关系[2]。温涛等选取农业贷款、财政支农资金、农业投资、农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5 个变量,运用我国 1952 -2002 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 5 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但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产生了抑制作用。同时,农业贷款增长也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相关资源要素[3]。另外,姚耀军等基于协整分析,选取我国 1978 - 2001 年的数据,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农业 GDP 与农业信贷之间的长期、短期关系作出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农业 GDP 与农业信贷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业信贷都是农业 GDP 的格兰杰原因[4]。还有学者从省域层面进行研究,如章诗瑶运用协整理论分析安徽省农业贷款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力,并验证了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农业贷款在长期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在短期效率较低[5]。郑境辉等以福建省为例,着重讨论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农业投融资中不同主体的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运用协整检验、VAR 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和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外商和农民个人的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 财政、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的农业投入及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6]。上述学者大多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为研究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是,不同地区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区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或选取不同时间段所得的研究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 1995 - 2009 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福建省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笔者所用的数据来源于 1995 - 2009 年的《福建省统计年鉴》( 表 1) ,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以yt 表示。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农业贷款按《福建省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计算的农业贷款余额表示,即 xt 。 表 1                    福建省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  ( 亿元)     数据来源:《福建统计年鉴》(1996 -2010 年) 。 法[8]。其检验式为: Δyt = ρ^yt -1 + Σ(k)λ^ i Δyt - i + ν^ t (1) i =1 Δyt = α + ρ^yt -1 + Σ(k)λ^ i Δyt - i + ν^ t (2) i =1 Δyt = α + rt + ρ^yt -1 + Σ(k)λ^ i Δyt - i + ν^ t (3) 式中 ν^ t 近似为一个“白(i=1)噪声”序列。零假设均为 H0:ρ^ =0,即 yt 存在一个单位根,备择假设均为H1:ρ^ <0,即 yt 不存在单位根。检验时从( 3)式开始,若检验结果拒绝零假设,则原序列是平稳的,检验结束。若不能拒绝零假设,再根据检验得知的趋势项和常数项是否为零,逐步剔除趋势项和常数项,依次用(2) 式和( 1) 式进行单位根检验,直到最终拒绝零假设为止。若始终无法拒绝零假设,说明原时间序列是一个单位根序列,即非平稳的[8]。 2. 协整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 2 个( 或 2 个以上) 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8]。如果时间序列 xt ,yt 都是 d 阶单整,用一个 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即: yt = β0 + β1xt + εt    (4) 用 β^ 0 和 β^ 1 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则根据回归方程残差估计值为: ε^ = yt - β^ 0 - β^ 1xt (5) 对残差进行 ADF 单位根检验,若 ε^ ~ I( 0) ,则称 yt 与 xt 具有协整关系[9]。 3. 误差修正模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 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它的主要形式是由 Davidson,Hendry, Srba 和 Yeo 于 1978 年提出的,称为 DHSY 模型[9]。最常用的 ECM 估计方法是 Engle 和 Granger( 1981) 两步法。 第一步求模型: yt = β0 + β1xt + εt ,得到 β^0,β^1 及残差序列 ε^ t ,并且检验 ε^ t 是否平稳。定义 ecm = yt -1 - β^0 - β^1xt -1;第二步若 ε^ t 是平稳的,则估计模型:       Δyt = β0 + λecm + β2Δxt + εt                                                  (6) (6) 式中,ecm 是误差修正项。误差修正模型解释了因变量 yt 的短期波动 Δyt 是如何被决定的。一方面,受到自变量短期波动 Δxt 的影响; 另一方面,取决于 ecm[9]。ecm 反映了变量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经济系统对这种偏离的调整强度。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变量具有协整关系,只能表示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协整并不能指明这种关系的方向性如何,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能够从统计上考察这种关系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定义如下: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加上 xt 的滞后变量对 yt 的预测精度存在显著性改善,则称xt 是 yt 的格兰杰原因。根据以上定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式如下:                                              yt = ∑(k)αi yt - i + ∑(k)βi xt - i + μ1t            (7)                                              i =1                       i =1 零假设为 H0: β1 = β2 = … = βk = 0。该检验可 ( RSSr - RSSu ) /k 用 F 统计量来完成,F = ,式中, RSSu /( T -2k) RSSr 表示施加约束( 零假设成立) 条件下模型的残差平方和,RSSu 表示不施加约束条件下模型的残差平方和,k 表示模型中 xt 的最大滞后期,2k 表示无约束模型中被估参数个数,T 表示样本容量[8]。如果得出的 F 值大于给定显著水平 α 下 F 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认为该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接受原假设,认为该变量不是另一个变量的格兰杰原因。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从(3) 式开始运用 Eviews 6. 0 软件对各变量序列进行 ADF 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2。 表 2                            各变量的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中的( C,T,K) ,C 表示常数项,T 表示趋势项,K 表示滞后阶数,0 表示无; P 值表示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从表 2 可以看出,两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在 5% 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即变量 xt 、yt 时间序列 经过 2 次差分后变成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原序列均是二阶单整的,即 xt ~ I( 2) ,yt ~ I( 2) ,满足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 (二)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两变量 yt ,xt 是否具有协整关系,首先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变量 yt 和 xt 之间的回归方程 ( 括号中的数据为 t 统计量) : yt =739. 1602 +1. 9683xt + εt (8) t 值 (24.7201) R2adj=0.9776,F =611. 0841,sig. =0. 0000,D. W. =1.9058,这些指标均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然而(8) 式是否为误缪回归,还需进一步对残差作平稳性检验[10]。根据(8)式建立残差方程: εt = yt - y^ t          (9) 对残差进行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 3 残差的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 3 可知,残差的 ADF 单位根检验 t 值为-4.3959,小于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4.0044,且 P 值为 0. 0050,说明 εt 是平稳序列,从而 yt 和 xt 具有协整关系。这表明福建省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农业贷款增加 1 个单位时,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方向增加 1. 9683 个单位。农业贷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发展的资本供给,带动了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大幅度增长。 (三)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短期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最常用的 ECM 的估计方法是 Engle 和Granger( 1981) 两步法。根据 (8) 式可定义ecm = yt -1 - 739. 1602 - 1. 9683xt -1,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 Δyt =29.8259 +1.4671Δxt -1.0577ecm+εt (10)                 (1.2304) ( 3.2062) (-3.8951) F =9. 8546,D. W. = 2. 1281,sig. = 0. 0035。其中 λ = -1. 0577 <0 符合相反修正机制。均衡误差 ecm 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调整的程度。根据( 8) 式可知,福建省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成比例变动,比例系数为 1. 9683。(10) 式中 ecm 项的系数为 - 1. 0577,这说明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偏离时,能够进行反向调整使之恢复并保持均衡关系,调整量是前一期偏离幅度的 1. 0577 倍。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t 和 xt 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且二者具有协整关系,说明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协整并不能指明这种关系的方向性如何。Granger 提出了判断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causality tests)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8]。运用 Eviews 6. 0 软件对 yt 与 xt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t         从表 4 可以看出,零假设 H0: 农业贷款不是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格兰杰原因,滞后 3 期以内( 包括 3 期) 时,都能被拒绝,在滞后 3 期时,农业总产值的变动中接近 97% 是由农业贷款的变动引起的,说明在 3 年内,农业贷款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周期较长,因此农业贷款对农业产值的影响较为持续。但是对于零假设 H\'0:农林牧渔总产值不是农业贷款的格兰杰原因,无论滞后几期均无法拒绝零假设,即农林牧渔总产值并不是农业贷款的格兰杰原因,农业贷款所引起的农业发展并没有带动农业贷款的增长。农业贷款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再加上农业较长的生产周期以及易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等特点,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产值一经金融机构吸收,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金融机构一般也持谨慎态度向农户提供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吸收的存款主要存入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发放商业贷款等,较少用于发放农业贷款[5],因此,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并未形成互为因果的良性发展状态。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福建省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且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根据最小二乘估计法可以得到协整模型,长期来看,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当农业贷款增加 1 个单位时,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方向成比例变动,二者之间的比例系数为 1. 9683。( 2) 通过建立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数,符合相反修正机制,并且根据误差修正模型方程可以得出: 误差修正项系数为 - 1. 0577,当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该经济系统将以这种偏离的 1. 0577 倍的强度在下一期朝着均衡点调整,且调整方向与偏离方向相反,从而减少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波动,使其恢复至均衡状态。(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 3 年内,福建省农业贷款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增加农业贷款对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具有正向作用,并且这一影响在短期内较显著。但是目前,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对农业贷款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的因果发展关系。 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及工作中,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 要继续加大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扩宽投放的渠道,政策性银行( 如农业发展银行) 应真正发挥其政策性作用,加大对福建省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同时,根据福建省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创新农业信贷金融产品,如“小额信贷”等。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灵活调整农业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等要素,以扩大农业贷款适用的范围,使信贷资金充分发挥效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2)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及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增加了贷款回收的难度,因此导致金融机构因农业贷款风 险 大、收 益 率 低 等 因 素 而“惜 贷”、“慎贷”[11]。尽管农林牧渔总产值不断增长,但由此带动的农业贷款的增加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尽快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提高农业对贷款的吸引力,从而形成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的良性互动。(3) 应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加大对农村信贷主体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信用意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信用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农业贷款的风险。( 4) 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加强对农业贷款资金用途的监督,防止这部分资金被非法挪用、占用,以使农业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桂英,丁静波. 农业贷款对农业增长的经验悖论及原因分析[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1) : 19 - [2]        邱美琴,费玥. 我国农业存贷额及农林牧渔业年增长值的实证研究[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 12) : 14 - [3]        温涛,王煜宇. 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 1952 -2002 年的经验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 : 18 -27. [4]        姚耀军,和丕禅. 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 GDP( 1978 - 2001): 一个协整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4(8) : 3 -9. [5]        章诗瑶. 安徽省农业贷款效率实证分析[J]. 经济论坛, 2009(19): 80 -82. [6]        郑境辉,张文棋. 农业投融资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改革开放 30 年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2009,28(8) : 28 -33. [7]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第二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78 - 179. [8]        张晓峒. 应用数量经济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349. [9]        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 Eviews 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2. [10]      赵继鸿. 中国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 ECM 模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5) : 67 -69. [11]      游碧蓉. 福建省农村正规信贷供给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 (2): 31 -36. ——彭婵娟,徐学荣*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免费咨询
扫一扫关注大学仕公众号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