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是雇主
我是服务商
找项目
成交大厅 --> 移动端 玩转大学仕
大学仕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快速找自动化资源、人才
自动化外包小程序
快速找外包需求、找工程师
大学仕抖音号
随时掌握一手咨询
客服协助
加客服免费发需求
联系客服咨询项目
客服电话1
13016879065
客服电话2
400-828-5522
电话咨询客服
投诉电话
18168813292
投诉热线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入驻申请
*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
*姓名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提交申请
激活店铺

只需2步,轻松拥有您的专属企业店铺

店铺信息

完善店铺信息,让雇主更加了解你

去完成
企业认证

完成实名认证,让雇主更加信任你

去完成
邀请你加入大学仕联盟
大学仕自动化小程序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
SpaceX相关的资讯
共找到 4 个符合条件的资讯
太空领域创业投资创历史新高!上一年度增长38%!
大学仕 2020-01-19 14:49 1037浏览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风险投资公司Space Angels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的178家商业太空初创公司共获得了58亿美元风险投资,按美元计算比上一年度增长38%。其中,亚马逊联合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初创公司蓝色起源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融资占了总投资额的41%左右。报告也覆盖到了来自中国和英国的航天企业。更多投资者也试图在后期阶段进入公司。 图示:2019年,投资者向伊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SpaceX投入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去年开始用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有效载荷。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从早期概念到逐步成长,这反映了太空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成熟。”Space Angels首席执行官查德·安德森(Chad Anderson)在报告附带的电子邮件中说。      贝索斯向蓝色起源投资约14亿美元,主要通过出售亚马逊股票筹集资金。马斯克的SpaceX紧随其后。根据Pitchbook的数据,SpaceX公司在2019年的J轮、K轮和L轮融资中筹集了10多亿美元,公司估值超过330亿美元。此外在日本软银集团和萨利纳斯集团牵头下,卫星互联网公司OneWeb也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       美国仍然是太空投资最大的国家,今年55%的资金都流向了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英国太空初创公司吸引了2019年总融资额的24%左右。在过去几年里,英国在航天领域的活动有所增加,目前正在苏格兰建造一个发射中心。       不过,美国以外最大的一轮融资来自中国,阿里巴巴支持的千寻位置去年10月获得总额约1.41亿美元的A轮融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国有企业。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用于物联网的卫星定位系统,以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此外,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太空创业融资收获颇丰,占到当季总融资额的34%,资金主要投向了卫星和发射领域。       就投资业务划分而言,发射业务和卫星业务所获得的资金情况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地球观测是卫星业务领域的最大单一投资,其次是卫星制造和通信。然而就交易数量而言,约四分之三的交易是面向卫星业务。       报告指出,自2009年以来,太空初创企业领域的投资总额约为257亿美元。特别是在过去几年里,这个数字还在加速增长。自2009年以来,总共约有535家初创公司获得了融资,但随着该行业在全世界的发展,这一数字预计还会增加。报告称:“太空创业生态系统已证明其财务状况稳健,业务日益全球化,内容主题多样化。”那么,谁将是下个SpaceX?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
马斯克说:“未来,数字智能将大大超越生物智能”
大学仕 2019-09-29 10:17 849浏览
未来的AI会聪明到什么程度?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明确表示,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甚至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马斯克在周四将调门转向,发推表示“先进的AI”将被用于操纵社交媒体。 马斯克周四上午在推特上说:“如果说现在我们还没有先进的AI(不是那种一般的聊天机器人)来操纵社交媒体,那么这一天的到来也将很快到来了。”他随后在推特上说,匿名机器人需要进一步调查。   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为何要发布这些Twitter,匿名机器人是在社交媒体上创建的帐户,通常很难追溯到特定的人或来源。俄罗斯互联网研究机构(Internet Research Agency)在2018年被起诉,罪名是其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创建了用于传播并利用错误信息进行宣传活动的机器人账号。   马斯克本人经常成为社交媒体上“高仿号”的目标,这些冒充的假账号有时还会在马斯克的Twitter上回复内容。有些号的头像和真号一样,会发布假消息,诱导用户访问某个网站,领取“大奖”。   现年48岁的马斯克过去曾反对这一技术,但目前正努力让人类能够与AI掰掰手腕。他之前就曾表示,到2030年或2040年,AI会在“所有事情”上战胜人类。   在去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提到了他参与创立的神经技术公司Neuralink。他表示,这家公司要“重新定义未来人类的命运”,其目标是帮助人类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并实现智能技术的普及,从而打破政府和大公司对AI技术的垄断。”       来源:新智元注:文章内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新高度!SpaceX在“星舰飞船原型”悬浮测试 创造悬浮150米飞行高度的新纪录
大学仕 2019-08-28 08:32 821浏览
马斯克最初曾经想把试飞高度定为200米,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额定飞行高度为150米,推进剂最大加注量为30吨。 北京时间8月28日上午6点5分左右,SpaceX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南部Boca Chica的测试场对其未来星舰飞船的原型——“星虫“(Starhopper)进行自由悬浮测试,创造了150米飞行高度的新纪录。 星虫装置进行升降和悬浮 星虫装置进行升降和悬浮(俯视) 马斯克最初曾经想把试飞高度定为200米,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额定飞行高度为150米,推进剂最大加注量为30吨。 “Starhopper”有翻译为“星虫”,也有翻译为“星跳者”,主要用于对最新液氧甲烷“猛禽”发动机以及姿态控制等技术进行测试。 7月17日,星虫进行过一次自由悬浮试验,那次的飞行高度为20米,这次的飞行高度是那次的7倍多。 在早期,SpaceX进行过一系列“蚱蜢”火箭(英文名:Grasshopper)的跳跃飞行试验,最后火箭跳跃高度达到了1000米,为火箭的回收技术进行了验证。 警方对附近村民发出的通知。 本次测试飞行前,Boca Chica附近的村民已接到通知,测试前10分钟会听到警笛声,要求在测试期间撤离居住场所,以免测试发生意外时对建筑物造成损害,例如冲击波可能会震坏玻璃。 “星虫”看起来非常简陋,不修边幅,有一种大锅炉的既视感。因为这个阶段的测试不涉及空气动力学的问题,所以外表长相无妨大碍。 星虫装置 不同于以往航天工业的做法,“星虫”的建造也非常有意思,现场看起来就像建筑工地或造船厂,这也是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快速迭代的需求吧。 此前,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本次是星虫装置最后一次飞行测试,然后就做退役处理。接下来一两个月时间,SpaceX会利用他们的另外两个轨道级星舰飞船原型“MK1”和”MK2”进行更高的飞行测试。 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星舰飞船原型MK1,将安装三台猛禽甲烷发动机。 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星舰飞船原型MK2,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外壳反射着蓝天白云。 MK1和MK2分别位于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将安装3台猛禽发动机,动力更加强劲。这两个装置虽然也非常粗糙,但看起来有未来星舰的样子,材料依然是不锈钢。 猛禽甲烷发动机 甲烷就是厨房用的煤气罐里的燃料,价格非常廉价,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航天商业公司的青睐。 猛禽发动机试车画面 猛禽发动机是SpaceX公司未来新一代火箭的动力,这是一款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200吨,是理论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发动机。猛禽发动机将逐渐替代目前猎鹰9上正在使用的“梅林”发动机。 相对于目前主流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来讲,液氧甲烷发动机更容易维护,可重复使用的潜力会更好。   未来真正的星舰飞船能够把100人送上月球,甚至更遥远的火星(畅想艺术图)。 目前,除了SpaceX公司正在研制“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外,还有贝索斯“蓝色起源”公司研制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和我国蓝箭航天研制成功的80吨级“天鹊”发动机等。2019年7月19日和21日,蓝箭“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100%推力试车成功,最长试车时间100秒。     来源:腾讯科技 注:文章内所有配图皆为网络配图,侵权即删!  
“人脑插卡”,你准备好了吗?
大学仕 2019-08-23 09:34 1317浏览
脑机对接——这个以往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类似“用意念控制机器”的场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成为现实。日前,脑机接口创业公司Neuralink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特斯拉、SpaceX创始人的埃隆·马斯克召开发布会,称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其原理就是向大脑植入数条4~6微米粗的线,一端可直接通过USB-C接口读取大脑信号,另一端则植入皮肤,可无线连接到耳朵后面的可穿戴、拆卸、升级设备,并借助该设备实现手机操控。 想象一下,在未来,你只要在脑海里动动念头,就可以在手机上打字、办公,甚至不用动作和语言交流,直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和他人交换想法。这样的场景,确实满足了我们对现代生活之便捷、高效、简单的所有期待。据马斯克介绍,该技术有望在2020年开始进行人体测试,并称“猴子已经能用大脑控制电脑了”。最终会不会应用,还有待时间证明。不过,近几年科技的发展,也引起了很多人对“人机关系之未来”的思考和研究。 如果作答的话,这类话题最适合作折中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毕竟,技术有限、认识有限,能用来推导答案的素材少之又少。这是理性人看待问题的惯常做法,可问题是,有些提问本来就没指望立刻解决,它的提出是启发式的,提醒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找到矛盾。人与机器的关系中,矛盾是什么?其实,都围绕着“主体位置”在运作。 一方面是自我提升。人越来越像机器,从思维乃至身体,处处都体现出对效率的追求。合理的设计、精细的加工、分毫不差的效果,这些话语的运用,对于当下的人与机器来说,经常是同样适用。另一方面是自我“丧失”。机器越来越像人,好像懂得了人的思考、具备了人的能力。对高效的过度追求,让很多人都会产生“被替代”的焦虑。我的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吗?这些事情我会做得比机器更好吗?这类忧思背后,反映着人生价值和意义所面对的拷问。 期待和担忧并存,是我们经常表露的情结。有时候,这并非坏事。矛盾存在,就会激发人们去思考、解决。比如,人机关系的矛盾,提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某些症候;万物互联的场景引发我们探讨个人隐私的边界;生物医药的进展让我们对科学伦理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未来从不被决定,而只由当下的行动书写。在正视矛盾的同时,学会“斜目”而视,从不同侧面观察其表象、思考其机理,也就不难找到抵达未来的一条坦途大道。     来源:广州日报 注:文章内所有的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免费咨询
扫一扫关注大学仕公众号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关注行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