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美团宣布计划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配售股份等方式筹集约100亿美元(相当于一份776亿港元的合同),其中包括无人机、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据报道,前一天,美团新一代自主研发的无人运载车正式在北京顺义降落。据悉,这是美团推出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车型。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具备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能力。
这是前所未有的。上市公司已经发行了数十亿美元来制造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目的是分销。不知道你信不信。
说到无人送货,当然让很多人兴奋。因为很高科技,但是高科技的东西真的实用吗?
无人机配送最后的高潮,很多企业都参与其中。那是很久以前的2018年了。
7月1日,集团创始人刘发布了关于“京东”的视频。标题为“COM智能物流”,宣布JD.COM无人配送站开发成功,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无人配送自举站。
5月24日,重型无人驾驶卡车“兴隆1号”在苏宁物流上海奉贤园区进行了实测。同日,“百度-熊猫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启动日在重庆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举行。
2019年6月6日,亚马逊发布了最新版本的Prime Air Delivery无人机,这是一款可以垂直起降、连续向前飞行的混合动力飞机。该公司表示,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使用无人机的交付服务。
据报道,亚马逊的目标是在30分钟内为世界各地数百个仓库7.5英里内的购物者完成订单。包裹将在中心的方形吊舱中运输出去,无人机的设计是在一英尺或两英尺内运送包裹,并准确地运送到特定的标记位置。它的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4公里。
后来热风消散,直到去年。在2020年9月17日的云起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首个用于终端物流的配送机器人“小蛮驴”,并表示这是目前行业内首个可以量产的物流机器人,并与“小曼驴”一起发布了智能机器人平台。
我们都在等待无人机投放时代的到来,但这个时代真的会很快到来吗?
毫无疑问,在某些特定场合,无人机投放是有场景的。比如疫情下的高危环境,机器人可以畅通无阻的发送药品和物资。在酒店里,我们现在享受了各种机器人送货服务。在雪山对峙前线,可以通过无人机给羊送火锅,保证士兵的健康和战斗力。如果你放大到社会的普通场景,如果你想普及无人送货,肯定需要太多的条件:
1.中国还是一个劳动力几乎不短缺的行业,每年有几千万快递员在工作,甚至有1%的人是硕士以上学历。如果不缺人,送货之类的地方就不需要机器人了。
2.在城市,基本都是高层建筑,尤其是北方。每个家庭的阳台基本都是封闭的。无人机送货怎么进户?显然不是。
3.就算用无人车送货,我们的楼也必须坐电梯。没有全面改造,机器人就不会自己开电梯,更何况很多小区的单元门都是锁着的,道路都是一级台阶。这种情况下,无人机必须改造成机器狗。
4.机器人配送或者快递的实际成本没有理想的便宜。维护成本和采购成本都相当可观。如果快递员一个月工资不到10万,估计还是用人送货便宜。
5.以前常说,在偏远的地方用无人机送货,不用肥皂,骑半天马。但是,这样的地方真的能用吗?3块钱一包,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6.无人车在某些场景下肯定是好的,比如一些校园,或者高档写字楼、别墅等,但进入普通小区,可能几年甚至更久都达不到。
7.自驾汽车在社会道路上无法正常行驶,更别说无人机或者无人快递车了。这个问题暂时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无人驾驶汽车能正常上路,送货公司没必要研究。当然,对于阿里这样的公司来说,开发出来的物流机器人技术是可以再用于外部技术的,也就是可以用在更多的场景中。
总之,从经济性、社会性、实用性来说,中国还远远不需要无人机和无人运载车来运送外卖。R&D技术没问题,但如果真的能大规模使用,恐怕要等到阿凡达时代了。
无人机投递,认真的话肯定是超级英雄看多了。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资讯
无人机技术